最近的天气,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记得小时候,立冬之后,棉袄要备好,围巾手套也要准备起来。可今年,快年底了,外面还是春天的温度。特别是北方朋友们,纷纷感叹:大冬天的还在穿着薄外套逛街!
但气象专家提醒着我们,这反常的温暖随时可能画上句号。温度可能会像坐过山车一样,断崖式的下降,忽然间就往下俯冲。这种天气的变化,最担心的是我们的心血管健康。
一.为什么要担心?
想象一下,我们正泡在温暖的热水澡里,突然有人打开了窗户,寒风嗖地一下灌进来。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没错,浑身一激灵,赶紧缩成一团。我们的血管也是这样,遇到温差大的天气,也会"打个寒战",迅速收缩起来。
这种收缩,对年轻人来说,可能就是觉得微微冷,多穿件衣服的事情。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可能就没那么简单了。就像一根橡皮筋,平时拉拉还行,要是突然用力一拉,劲大了往往就容易出问题。
二.身体的悄悄话
有时候,我们的身体会给出一些小信号,就像是在轻轻拍着你的肩膀说:"呦,要注意啦!"
比如说:
太阳穴突然突突地跳,就像有人在里面敲小鼓
头疼得厉害,特别是一边疼得特别明显
胸口闷闷的,好像压着一块石头
手脚忽然间不太听使唤,发麻或刺痛
晚上睡觉,突然感觉手臂肿胀,就像血液静止了。
这些其实都是身体在跟你"打招呼"。别不好意思,这时候就得停下来,好好关照一下自己。
三.怎么保护自己?来听听一些老生常谈的经验
1.穿衣有讲究
记得奶奶常说:"穿衣服就像包饺子,一层一层地包实在。"这话现在想来,还真有科学道理。与其穿一件厚重的大棉袄,不如像包饺子一样,里面一层保暖内衣,外面一件薄羊毛衫,再加件外套。这样不但暖和,还可以随时根据温度变化适时调整。
重点是什么?脖子和胸口这片地方可得照顾好。就像房子要把门窗关严实一样,这些地方是保暖的,也是漏风的"大户"。
2.出门有学问
清晨和傍晚,温差最大的时候,能不出门则尽量别出门,避免忽热忽冷。要出门,也得做好"全副武装"。
这就跟游泳一样,下水前要做准备活动,我们出门前也得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
3.家里的温度也有门道
屋里温度,最好保持在18-22度左右,这个温度最舒服。忽冷忽热反而容易感冒。就像煮汤一样,火候要稳,忽大忽小的火候,汤就煮不好。特别是热出汗或捂出汗时候的忽热忽冷,是很多小朋友感冒的主要原因。
3.运动也要看时候,且量力而行
这种可能出现的断崖式的降温天气,运动也不能任性。特别是知道要降温的前一两天,运动强度得适当降低。就像开车上坡下坡一样,上坡时要缓一点,下坡时更要当心一点。
4.吃喝的门道
多喝些暖暖的汤,少碰冰凉的饮料。吃点香蕉、坚果、木耳之类的,补充点钾和镁,让血管更"舒服"一些。咖啡也不能贪杯,兴奋过度,心脏也会有意见,晚上还睡不着觉!
5.特别的关心给特别的你
如果有心血管的问题,那就细心一些。药别断,血压要定期量,感觉不对劲就去医院看看。就像机械需要定期保养一样,预防胜于治疗。
老年朋友们更要注意,别舍不得开暖气,省着点穿衣服。身体才是最重要的本钱。这种天气,最好能和家人住在一起,或者常联系。
6.要是真觉得不舒服了怎么办?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可别硬扛:
胸口突然疼得厉害
有点喘不上气来
头疼头胀得受不了
感觉有点迷迷糊糊
脸或手脚发麻
这时候别犹豫,赶紧去医院。就像火警已经响了,要迅速处置。
最后,请记住,关心自己的身体,不是娇气,而是负责。毕竟,身体是我们这辈子最忠实的伙伴,得好好爱护!
参考文献
1.Smith, J. et al. (2023). "Climate Change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A Global Perspective" The Lancet, 401(10375), 367-379.
2.Chen, X. et al. (2023).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A Multi-country Study" Nature Climate Change, 13, 61-68.
3.Wang, Y. et al. (2023). "Acut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Variation on Cardiovascular Event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8(12), 1089-1101.
4.Li, M. et al. (2024). "Prevention Strategies for Climate-Related Cardiovascular Events" Cell, 185(1), 42-57.
5.Zhang, H. et al. (2023). "Climate Adaptation and Public Health: Focus on Cardiovascular Protection" Science, 379(6631), 284-289.
来源: 紫龙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