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糖尿病日
11月14日
胰岛素治疗是实现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注射药物和注射装置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针尖上的安全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那么,如何守护针尖上的安全呢?
不论成人儿童,4毫米(mm)针头均是首选
糖尿病治疗药物注射的目标是将药物可靠地输送至皮下组织内,确保无漏液、无不适。选择合适的针头长度是关键。一般来说,针头越短,安全性越高,耐受性也更好。临床上常用的针头有4mm、5mm、6mm、8mm和12.7mm,不论成人儿童,4mm的短针头均是首选。
1. 短针头足够穿透皮肤
研究表明,成人皮肤的厚度为1.25~3.25 mm,平均厚度为2mm左右。儿童皮肤厚度较成年人略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厚,但是差异很小。所以,不论成人或儿童,4mm长的针头足够穿透皮肤,进入皮下脂肪层,且发生肌肉注射(或皮内注射)的风险小。对于体型偏胖者,并不需要更换长针头,4mm针头同样适合。
如果因手抖或其他原因无法握住4mm针头胰岛素笔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更长的针头,必要时可以请他人协助完成注射。
2. 捏皮是个技术活
注射时捏起皮肤可以使该部位的皮下组织深度变深,有效提高注射的安全性。应根据胰岛素注射笔针头的长度,明确是否需要捏皮。绝大多数成人使用4mm和5mm针头无需捏皮,垂直进针即可。如果是幼童和非常瘦的成人使用4mm针头时,需捏皮垂直进针。使用超过6mm的针头时,均需要捏皮和(或)45°进针,以降低肌内注射风险。
捏皮手法为: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提起皮肤。如用整只手捏,则可能将肌肉及皮下组织一同捏起,造成肌内注射,同时增加疼痛感。从捏皮容易程度来说,腹部>上臂>大腿>臀部。体型偏瘦者如果在大腿注射时捏皮,反而会增加肌肉注射的风险。选择上臂注射时,需要2人协助完成,一人负责捏皮,一人完成注射。
用完妥善处理,别让治疗“利器”变“刺客”
使用后的注射笔用针头属于医疗锐器,不适当的处置不仅会伤及他人,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1. 规范丢弃很重要
处理废弃针头的最佳方法是,将注射笔用针头套上外针帽后,放入专用废弃容器内再丢弃。若无专用废弃容器,也可使用加盖的硬壳容器等不会被针头刺穿的容器替代。不能将裸露的针头无任何保护的当作生活垃圾丢弃。因为有些用过的针头还残存着血迹,甚至是被污染的血液,刺伤人体后可能会导致乙肝病毒等病原体传播。
2. 重复使用不可取
胰岛素注射笔用针头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首先,针尖内残留的胰岛素可能形成结晶,堵塞针头,影响后续注射剂量的准确性。
其次,针头留在胰岛素笔上,可导致空气或其他污染物进入笔芯或者笔芯内药液外溢,同样影响注射的准确性。
最后,针尖在经过多次使用后,会出现钝化变形,不仅增加了注射时的疼痛感,还会导致皮下脂肪增生,胰岛素吸收变慢,影响血糖控制。
此外,针头重复使用还易在注射时被折断而留在体内,针尖涂层损坏会生长细菌引起感染,均可引起严重的后果。所以,一定要避免针头重复使用。
选用短针有讲究,风险更低高糖纠。捏皮进针技术有,一次使用勿乱丢。
来源: 药葫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