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方艳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医学科

通讯作者:朱丽云、苏青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医学科

在现代医学中,重症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机械通气作为一种关键的治疗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领域。它不仅可以支持患者的呼吸功能,还能改善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清除能力。近年来,俯卧位通气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因其在改善气体交换和肺部氧合方面的显著优势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伴随着该治疗方法的护理要素也逐渐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

1.俯卧位通气的基本含义

俯卧位通气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体位来改善通气和氧合状态的呼吸治疗方式。可分为全俯卧位和半俯卧位两种方式。在俯卧的状态下,患者肺部受到的压力会有效减轻,血流得到重新分布,而且心脏对肺部的压迫也会消失,这样可以让患者的气体交换更加轻松;此外,俯卧位通气还能有效促进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从而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的风险[1][2]。因此,俯卧位通气可以有效改善重症患者的预后。

全俯卧位指患者的身体完全俯卧于床面,面部朝下,头偏向一侧露出氧疗装置,不仅有利于观察,而且避免管道脱落打折。头部至少每两个小时要变换一次方向,必要时面部及耳部要给予压疮贴保护,还有肩部也要垫软垫,腹部整体悬空能平放一掌为宜,髋部、足部最好垫软垫,下肢自由伸屈,以增加体位的舒适性。通常适合于以下情况,某些手术如脊柱手术、肾脏手术或某些皮肤和肿瘤切除手术,以及治疗某些背部病变如背部创伤、脊柱骨折等情况,和特定的物理治疗如治疗某些肌肉骨骼相关问题时可能需要此体位。研究表明,在重症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采用全俯卧位通气有助于提高氧合和改善气体交换[2]。

半俯卧位通常指患者的上半身抬高约30至45度,腿部可以平放或轻微抬高,患者的身体呈现出一种倾斜的姿势。该体位也需要露出给氧装置,不仅有利于观察,而且避免管道脱落和折叠。对于侧肢体、肘关节及膝关节的屈曲用于支撑身体关节,角度可以随意调整,以个人舒适度为准。在肢体下垫1~2个软枕,让一侧的胸壁微微抬高,不至于胸壁完全贴合床面,同时要注意侧胸壁接触床面,手臂不要压于身下。通常适合于以下情况,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肺炎等,它可以帮助改善呼吸和氧气供应。心脏病患者如心衰或心绞痛患者可以通过此体位减轻心脏负担。术后患者如腹部手术或胸部手术患者,在恢复过程中,此体位可减少术后不适和促进肺部扩张。呕吐或噎食的患者,可以防止窒息的发生。喂养有困难的患者也可以采用此体位[3]。

2.俯卧位通气的护理要点

2.1注意支撑防护

进行俯卧位通气的过程中,首先应为患者提供适当的支撑防护措施,因为患者在俯卧位时会导致脸部、胸部、髋部以及膝盖等部位承受较大的压力,若不采取适当的支撑防护措施会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压疮;此外,合理的支撑防护不仅可以使患者的舒适度得到提升,还能减少患者在俯卧状态下的移动,从而避免出现导管移位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另外,针对患者身体的不同部位,须采取不同的支撑防护措施,例如,头部需使用专用的俯卧位枕头进行支撑来避免患者颈部的扭曲,胸部的支撑需要使用软垫或枕头,在支撑的同时要避免压迫女性患者的乳房等敏感部位;而髋部与膝部的支撑则应当确保支撑物不会压迫患者的髂骨、髌骨等骨突部位等[4]。因此,对于有如下症状患者,不建议进行俯卧位通气。

2.2注意保护管道

在对俯卧位通气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注意对患者身上各种导管的护理,因为俯卧的体位会使各种导管受到牵拉、扭曲或压迫,导致导管移位或阻塞等意外情况的发生,而合理的管道护理则可以确保导管的通畅,减少患者因导管问题带来的不适。在此过程当中,应当使用专门的固定带或绷带对患者的通气导管进行适当的固定,避免患者因为身体的活动而导致气管的移位;同时,还应当注意观察通气管道与患者身体及周边其他物件的关系,确保通气导管不会受到患者身体或其他物体的压迫;此外,应定期检查通气导管的位置,注意避免插管过深或过浅的情况发生[4]。

2.3注意保护皮肤

对于在俯卧位通气时,受压部位难以避免出现压疮等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还应当定时检查患者的皮肤状况,注意观察患者皮肤的具体状况如颜色、湿度、温度等并进行记录,如患者的皮肤出现异常状况则需要及时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比如使用清洁剂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清理,使用保湿霜或乳液保持患者皮肤的滋润等,必要时还应当在不中断俯卧位通气的同时协助患者调整体位来改变皮肤受压位置,才能更好的避免压疮的发生[5]。

2.4注意心理支持

俯卧位时常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感,如呼吸受限、视野受限、身体压迫等,都可能导致患者感到焦虑、恐惧或抑郁。若不采取适当的心理支持措施,患者的心理状态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影响治疗效果。此外,合理有效的心理支持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增强患者的合作意愿,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向患者详细解释俯卧位通气的目的及其重要性,耐心解答患者的担忧与疑问,帮助患者了解并接受此治疗方式,有效消除患者所产生的疑虑;另一方面,还需要与患者进行定期交流,为患者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同时引导患者学习一些放松心理压力的小技巧,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6]。

2.5注意预防并发症

另外,还应当注意预防俯卧位通气可能产生的一些并发症,比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等等。其中,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需要定期更换并清洁呼吸机的内部管路,并确保呼吸机的正确使用。同时,还应当定期为患者进行口腔清洁以减少口腔细菌的繁殖;深静脉血栓的预防需要使用弹力袜、间歇性充气压缩装置等推动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还应当引导患者在俯卧位通气结束之后进行适当的床上腿部活动,比如脚踝旋转、膝盖屈伸等,能有效促进腿部血液循环,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发生[7]。

2.6注意营养支持

全俯卧位通气时,营养支持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挑战,引起误吸的风险增加,因此通常不建议此时进行口服喂养。半俯卧位通气对于接受经肠营养的患者较为合适,可以有效降低误吸的风险,促进胃肠道的排空。神志清患者通常使用口服营养补充剂或进食流质食物。

应根据患者的吞咽能力和偏好来选择合适的饮食形式。如果患者存在吞咽困难,可能需要进行饮食调整(如使用浓稠剂等)。对于昏迷患者,通常采用肠内营养(胃管或肠管喂养)或静脉营养支持。经鼻胃管或胃造口喂养是常用的肠内营养方式。静脉营养通常在患者无法通过消化道获得足够营养时使用。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和电解质水平,以便及时调整营养方案。全俯卧位和半俯卧位的患者在营养配方的选择上应考虑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合理比例;添加膳食纤维以支持胃肠道健康;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以满足日常需求[7]。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临床上相当常见的治疗措施,俯卧位通气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氧合状况并减少肺不张,对于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显著的改善。人们只有了解俯卧位通气的作用,并且对患者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才能更好的保证患者俯卧位通气期间的安全与舒适。

参考文献:

[1]王艳.俯卧位通气对早期重症肺炎伴ARDS患者的影响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4, 24(16):51-53+90.DOI:10.13638/j.issn. 1671-4040.2024.16.015.

[2]罗云婷,陈妍伶,吴晓妍,等.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清醒俯卧位护理专家共识[J].中华护理杂志,2023,58(15):1797-1801.

[3]钱火红,徐琴,韩文军,等.后置位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取半俯卧位可增加舒适感[J].中华护理杂志,2003,(11):70-71.

[4]赖淑丽,郭舒文,林娟斌,等.俯卧位通气在超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24, 38(20):3755-3757.

[5]陈丽梅.早期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0, 39(31):117-119. DOI:10.16662/j. cnki.1674-0742.2020.31.117.

[6]王新蕊.俯卧位通气联合贝克认知疗法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弹性及疗效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4,37(20):3548-3551. DOI:10.19381/j. issn. 1001-7585.2024.20.047.

[7]蒋燕,陆叶,蒋旭琴,等.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5):1878-1885.

来源: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