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10 月 24 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李从娟在科普中国说“传承科学家精神,让荒漠绽放生命之光”主题场带来演讲《死亡之海并非生命禁区,让亘古荒原重见绿色》。

以下为李从娟的演讲节选:

提到罗布泊,大家都不陌生,“死亡之海”“地球之耳”、楼兰美女干尸、彭加木先生的离奇失踪和探险家余纯顺的死亡……这一系列称号和扑朔迷离的事件都让罗布泊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不过,事实上这里是有人生存的。这里有我国最大的国投罗布泊钾盐有限公司,3000多工人长年累月在这里生产和生活。

为了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环境,我们尝试对罗布泊进行绿化建设。

图片来源于李从娟演讲PPT

PART1 罗布泊重建的三大难题

为了理解环境,我们选择了楼兰古城、柽柳井和罗钾矿区进行多次调研。之所以选择这些地方,是因为楼兰古城曾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塞,水草丰美;而柽柳井则是罗钾60公里外罗布泊附近唯一有植物生长的地方,这里有广泛的柽柳和芦苇。通过对这些地方的土壤、水文、气象等因素的调查分析和资料查阅,我们才能了解在何种环境下植物能够生长。调研结果显示,在罗布泊进行绿化建设的环境挑战极大,难度与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首先我们面对的是极端干旱的气候,罗布泊被誉为地球的旱极,年降水量不足20毫米,而潜在蒸发量高达3000毫米以上。夏季湿度几乎为零,植物难以生存,高温可达40至50度,地下水位浅且为苦咸水,不适宜植物灌溉。此外,每年有100多天的大风沙尘天气,这些条件都不利于植物生存。

更为严峻的是这里的土壤条件十分恶劣,地表被60厘米以上的盐壳层覆盖,盐分含量超过60%。即使剥离盐壳层,地下土壤的盐分含量仍在20%到30%之间。因此,要在此地种植植物,必须解决水、土、气等问题。

PART2 罗布泊的生态修复之旅

针对土壤问题,我们必须剥离盐壳层并换土。经过调研,我们选择了距哈密400公里的大盐湖的风沙土,因为它透气性好,可以综合、减轻盐碱地的板结程度。但由于运输成本高,我们采用了全隔离客土、半客土和原状土三种方式。

全客土是挖一米深的土层,铺上隔离层,再放上沙土;半客土是在下面铺炉渣,上面铺沙土,炉渣来自罗钾发电厂,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不客土则是剥离岩壳层后,直接铺炉渣,与下面的岩土充分混匀搅拌,这个方式是为了探明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否能长出植物,也是投入最低的一种方式。

图片来源于李从娟演讲PPT

解决土壤问题后就是水的问题。罗钾的水来自500公里外的若羌,成本极高。但我们发现食堂的洗菜洗碗废水可以重复利用,经过简单处理后,我们将其用于植被建设。

解决了水和土壤问题后,再来解决风的问题。我们选择了高立式和矮立式的防沙网,这是结合了团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防沙经验。在布设防沙网时,我们发现罗布泊的岩壳层非常坚硬,这也是罗布泊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原因。我们没有使用水泥固定桩子,而是使用了高盐卤水,水蒸发后就会形成坚硬的盐壳层,也可见其含盐量有多高。

图片来源于李从娟演讲PPT

解决了水、土和风的问题后,接下来就是种植工作。结合团队20多年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引种筛选的经验、我个人十多年的研究以及文献查阅所得,我们引种了67种耐盐、耐旱的荒漠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和寄生植物,采用播种、扦插和种植等多种方式,最终有37种植物生长良好。随着环境的改善,蘑菇、驼绒藜、骆驼蓬等外来物种也开始生长。

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病虫害和鼠害也增加了,我们也会定期进行防治。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打破了在罗布泊生命禁区进行绿化建设的魔咒,使这片荒芜之地变得生机勃勃,呈现出绿树成荫、百花争艳、百鸟争鸣、瓜果飘香的景象。

“死亡之海”并非生命禁区,它进一步验证了科学的本质:一是异想天开,想别人之不敢想;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来源: 科普中国说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