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是雁形目鸭科秋沙鸭属鸟类,无亚种分化。中华秋沙鸭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野鸭,在地球上已经生存 1000 多万年,成为如活化石般孑遗动物,现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鸟中大熊猫”之称,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中华秋沙鸭羽冠长而明显,成双冠状,像凤头一样,脑后有两簇冠羽是它的特有标志之一。两胁的羽毛上具有黑色鳞纹是这种秋沙鸭最醒目的特征,所以早先的名字叫鳞胁秋沙鸭。后来,鸟类学家发现它们的原产地是中国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野鸭,所以才改称它为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全长约49-63厘米。嘴长而窄,呈红色;鼻孔位于嘴峰中部。雄鸟的头和上背及肩羽黑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白色,杂以黑色斑纹;尾灰色;大覆羽、三级飞羽和初级飞羽组成的翼镜白色。下体近白色。雌鸟的头和颈棕褐色;上背褐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由褐色逐渐变为灰色,并具白色横斑;尾黑褐色,沾灰色;下体白色。
中华秋沙鸭越冬期常集小群栖息于山间河流、水库湖泊中。它们也沿山谷河流到达秦岭山区低海拔的针、阔混交林带。
中华秋沙鸭的身体具有更好的流线型结构,因此飞行速度要比其他鸭科动物迅速,且每年长途跋涉数千千米。除了飞行能力较好以外,它们的游泳能力也很强,能够较长时间在水下捕鱼捉虾或啄食水草。除迁徙时集合成大群,平时都以家族方式活动。它们很少鸣叫,不像绿头鸭和斑嘴鸭那样喧闹。它们性机警,稍有惊动就昂首缩颈不动,随即起飞或急剧游至隐蔽处。常成3-5只小群活动,有时和鸳鸯混在一起。觅食多在缓流深水处,潜水前上胸离开水面,再侧头向下钻入水中,白天活动时间较长,捕到鱼后先衔出水面而后吞食。主食鱼类、石蛾科昆虫和水草。
来源: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