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个春、夏、秋、冬,从紫禁城到故宫,历史在点滴中沉淀,而这座城的红墙黄瓦、玉砌雕栏、绚烂画栋,仿佛从未变色,正如展现在世界面前的模样,每一笔,都经住了岁月的推敲。

建筑是历史变迁的背景板与见证者——在漫漫岁月中,如何保护建筑时代的记忆?

一、建筑是时代的背景板

中国传统官式古建筑,皆以木材为建筑主体,它们的构件带着对物我和谐的呈现,却也透出生命的脆弱。尘埃、蛛网的堆积,鸟兽的粪便,只是对古建筑最轻的侵害;雨雪对木构及彩画的渗透,风霜烈日的温差,使美丽的彩画褪色、地仗颜料层翘裂,甚至松动、脱落……

紫禁城,世界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有什么秘诀,熬住风霜的洗礼,抵挡岁月的冲刷?
有人,在时间的深处,以代代相传之法,默默做功——保护它、修复它。这也是传统古代建筑最有效的延寿之法。

二、历史深处的细腻功夫

如何保护与修复这座城中的巍巍古建?
以彩画为例。古建彩画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的特色风景,它先调和各类矿物颜料,再按建筑等级、功能等,以不同的章法绘画在木构的梁、枋、内檐天花等部位。这既能保护裸露的木构,又点亮了美学情趣。

三、“除尘”,学徒的基本功

日月轮换中,灰尘静悄悄地积落,无孔不入地侵入这层彩画的衣裳,蛛网也悄悄成堆,罩在彩画颜料的表层。
除尘,成了一切古建保护与修复的初始步骤。在传统修复匠人的技艺中,用扫帚拂去尘土与蛛网,再用细软的羊毛刷顺着绘画纹理轻扫尘埃,是学徒入门的基本功。遇到鸟类与小兽(黄鼠狼、老鼠等)粪便等顽渍,还须用清洗工具慢慢溶解,再用小刀小心剔除。

四、“加固”,提升修复技巧的关键

寒暑更迭,雨雪日晒的温湿升降,让本具生命特征的木构“在岁月中老去”,它表面的颜料层发皱、起翘,一不小心就走向更严重的损毁。
加固,是学徒们提升修复技巧的关键——工具开始增多,步骤也变得繁复。这种情况要用汁浆、油滿、骨胶、绵纸、海绵、掖刀等工具和材料,学会用手的巧劲儿,把彩画的地仗层、颜料层依次回贴成原状。

五、“彩画补绘”——克己复礼的艺术

斗转星移,谁也拦不住世间万物的凋零,对木构古建更是如此。一些暴露在特别方向或角度的彩画,或许已经大面积损毁或消失不见。
彩画补绘,依据章法“修旧如旧”,是一个修复工作者施展细腻手法又克制创作欲望的过程,也是对自身修为“克己复礼”的实践表达。此时,需要选取损毁部分周边或对称处相对完好的区域作为“底样”,用牛皮纸、高丽纸、炭笔、针、粉扑子、墨汁等来“起谱子”“拍谱子”,用骨胶、土粉、沥粉工具及毛笔、羊毛刷、颜料等来沥粉和上色,再用金夹子镊起金箔,来进行彰显官式建筑富丽堂皇最重要的一步——“贴金”。


紫禁城的红墙黄瓦和故宫的绚烂画栋,正如流转的岁月中不变的记忆,承载着无尽的历史与文化。从“除尘”的细腻入门到“彩画补绘”的艺术修复,每一个细节都凝聚了传统工艺的智慧和现代技术的力量。正是这些代代相传的技艺,让古建筑在时间的洗礼中依旧焕发光彩。让我们在品味这些瑰丽风景的同时,也深深铭记那份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传承。

每一次修复,都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承诺。

来源: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