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一名跑者,我也有很多的跑步奖牌,只是其中没有一块是全马的。
跑步的本质是身体的损伤,然后通过“超量恢复”让身体更强大,因此,我们一定就要把“跑步损伤”控制在一个可逆、可恢复的程度,不要贸然挑战极限,以免造成“不能恢复”的损伤。
到底跑多少合适呢?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建议标准:跑步基本运动量每周75分钟(10-12公里左右);最佳运动量,每周跑150分钟(20-25公里左右)。很显然,全程马拉松(42.195公里)是超越标准的极限运动。
从标准来看,5-10公里的距离是比较合理的(很多马拉松比赛都有5-10公里的“健康跑”,面向更多的大众),但对一个长期跑步的人来讲,个距离似乎不够“过瘾”,尤其是到外地参加比赛,只跑5公里,感觉有些“浪费”,所以,我更愿意两边兼顾一下:半程马拉松。
有文献显示,我们的原始祖先在奔跑狩猎的时候,一天的跑量大概就在20公里左右,很多人也都有这种生活经验,到外地旅游走一天,2-3万多步,应该也有20公里左右,所以说半马距离是在人体可承受的生理范围内的。
全马在30公里左右有个撞墙期。从生理上来讲,就是身体能量消耗殆尽,换一种理解就是有一股力量在前面挡着你,对你说,“不要跑了,停止吧,回去吧。”
当然这个期不是不可逾越的,每年有这么多马拉松,这么多的跑者都能够安全完赛,但半马跟全马的区别在于:半马可以锻炼而全马必须要训练(更加系统性,科学性,长期性的训练和跑量积累)。很多职业,比如我们外科医生甚至连正常的作息时间都不能保证,更很难做到系统性训练。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去跑全马,出事情的概率是很高的。
很多时候,我们到外地参加一场比赛,周五晚上过去,周六逛街拍照,一天走下来也有二十公里,大概率会吃不好睡不好,当周日站在起跑线上的时候,身体状态比不上平时自己在家里小区里跑的时候,而且完赛结束还要赶快回酒店、退房、赶飞机,明天继续上班干活。因此,半马刚刚好,全马就有点力不从心。
每个人跑步的目的也不一样,在我的理念里,跑步的就是让工作和生活达到更好的状态,它是生活的润滑剂,调味剂或者催化剂,而不是生活的主角。而如果一味的去追求突破极限。把跑步当做自己生命中的重大事情,反而会反噬目前的生活。
最后必须要强调的是,根据相关数据,半马跑步事故的发生率甚至会超过全马,所以尽管半马相对压力小,但也是高强度的运动,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参加。
来源: 王医生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