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犹如一条巨龙,从青藏高原奔腾而来。在流经秦晋大峡谷时,分割东西,阻断交通。但是,正如“秦晋之好”所描述隔河两岸自古就有不少渡口人们互相往来,开展贸易交流形成了特殊的渡口文化。

黄河在流出黄土高原西部之后,沿着鄂尔多斯高原西缘和北缘的断陷盆地,由南向北,再折向东,拐了一个直角大弯。因受到吕梁山的阻挡,在内蒙古托克托南边的河口镇处,突然折向南流,大体在清水河县的喇嘛湾以南,进入黄土高原的东部。黄河急流南下,将陕、晋黄土高原分开,经过千万年冲刷,在莽莽黄土原上拉开了一道巨大深邃的峡谷。由于古时这条峡谷以西为秦国,以东为晋国,因此,被称为秦晋大峡谷。秦晋大峡谷起自山西和内蒙之间的老牛湾,终点为陕西韩城和山西河津之间的龙门,又称禹门口、大禹渡,全长约八百公里。

1.渡口分布特点

1.1分布不均衡

由于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等因素,秦晋大峡谷段的黄河古渡分布不均衡,呈现南多北少的特点。

历史上,陕北地区和晋西北产生的政治中心或经济中心较少,再加上自然条件较为恶劣,两岸人口也不是特别密集,故而在这一段黄河上只能零零星星地分布着一些渡口,仅为两岸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而陕西的关中地区和山西的晋南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历史上许多政权在这里建都,形成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就促进了这一区域黄河津渡的开辟和发展,故而此段的黄河上渡口分布较为密集,规模也较大。

1.2多位于河流交汇处

黄河渡口形成的一个重要地理原则,是大部分渡口都处于一级支流与黄河汇合的地方。

黄河进入中游,上下游之间的落差达800多米,主河道大水汹涌,甚至还有落差达28米的壶口瀑布,所幸大峡谷上下有六十多条小河汇入,支流夹带的泥沙和巨石将河床抬高,所以在一级支流与主河道汇合的地方,都有一道大“碛”斜插主河道,几乎与主河道垂直相交,这样河床被壅高抬升,激流会暂时放缓脚步,水情相对平稳,适于设港驻船。

2.秦晋大峡谷上的重要渡口

2.1西口古渡

渡口位于山西河曲县城水西门和内长城之外,黄河东岸之上。彼岸右是内蒙古准格尔旗大口渡,左岸是陕西府谷县的大汕渡。河曲人到内蒙古河套地区谋生走西口、走口外,就是从这里出发。西口古渡本名水西门渡口,历史上可追溯至汉代。西口古渡繁茂之时,水旱码头、商贾辐辏、渡河船只云集。今天的西口古渡,是走西口的重要历史遗存。

2.2碛口渡

碛口有“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称。碛口渡位于山西临县城西南48公里的湫水河入黄河河口处,西与陕西吴堡县丁家湾隔河相望。该渡口自古就有木船摆渡,清乾隆年间,始有居民定居。那时晋商“走西口”回晋中走的就是碛口渡,使得这里成为当时西北与华北货物流通最大的水陆转运码头。至今,碛口还有黄河上留存最完好的商留码头。

2.3螅蜊峪渡

河东碛口商贸的发展带动了河西螅蜊峪古渡的崛起。闻名华夏的船夫曲《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就产生在这里。螅蜊峪当年因其晋商“走西口第一渡”的独特地理位置和水旱码头的优势曾辉煌一时,有“舟楫胥至,粮果云集”“古渡小都会,河岳大文章”的美誉,是西通秦陇、东连燕赵、北达蒙古、南接中原的黄河咽喉要冲,历代都有兵家防守设施。

2.4延水关渡

延水关渡位于陕西延川县城东35公里处延水关村,开航于魏晋,后为军渡、官渡。延水关,宋称永宁关,清代设关称延水关。北宋科学家沈括任延安知州时,曾在渡口附近发现“竹笋化石”。明清两代,此处为延川八景之一,时称“延关飞渡”。

2.5坪上渡

黄河东岸的柳林县三交镇,因地处三县之间故得名,在明清之际,三交是方圆上百里商业交汇的重镇,每逢集会,就有陕、甘、宁、蒙等地的客商摆渡而来进行商品交易。

三交镇的渡口名曰坪上渡,也称三交镇渡,曾是红军东征的第一个渡口,最早登陆,也是红军东征总部渡河的地方,拉开了东征抗日的序幕。

2.6军铺渡

军铺渡位于山西柳林县城西部21公里处,隔黄河与陕西省吴堡县城宋家川相望,素为秦晋交通要隘。该地古为永宁州交通驿传线路上的一个铺,故名军铺,后因开设渡口,遂称军铺渡,简称军渡。军渡历来是华北与西北交通咽喉,是重要的军事战略重地。

宋太宗赵光义远征太原时,大军曾自此东渡黄河;明武宗巡幸延、绥后,从这里东渡返归;明朝末年,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兵分三路,从军渡、三交镇渡和碛口渡过黄河直捣京城,一举摧毁明王朝;抗日战争时期军渡有陕甘宁边区东大门“巨锁”之称。

2.7禹门渡

禹门渡,又称龙门渡,位于山西河津县,处于狭义的大峡谷南端,自古为晋陕交通要隘。春、夏、秋季以舟楫摆渡,隆冬则踏冰过河。历史上禹门为商贾云集之城,货物集散之埠,其水路由禹门口上行可至陕北、甘肃、内蒙古,下行到潼关,并往东到河南灵宝,往西至陕西咸阳、草滩等。

龙门因地处秦晋交界处,水急势险,是通往大西北的咽喉要道,故称龙门天堑,为历代兵家必争的军事战略要隘。春秋时期,秦晋韩城大战,秦从禹门东渡击晋,虏晋惠公,隋末李渊举义从龙门西渡夺取关中,唐初,李世民收复河东,在隆冬时节率大军踏冰过龙门,进驻绛州柏壁要塞,明末李自成率义军由此东渡……

2.8芝川古渡

芝川古渡位于陕西韩城芝川镇,与之相对的是河对岸的山西万荣县后土祠附近的汾阴古渡,即庙前渡。其也被称为少梁渡、夏阳渡、木罂渡,韩信乘木罂以“声东击西”法击魏就发生在这里,元鼎三年汉武帝东巡渡过黄河于司马迁祠下建立行宫——“扶荔宫”,1937年9月、10月,八路军4万余人陆续从此东渡黄河,由庙前渡进入山西,北上开赴抗日前线。

庙前渡位于汾河和黄河的交汇处,在西汉时已经是重要的渡口,汉武帝的大型船队由此进入河东,祭祀后土。

“九曲黄河万里沙,万里黄河渡口多。”秦晋之间的黄河古道大小渡口无数,作为水上的交通枢纽,它们在连接两岸、加强不同人群的沟通、促进区域贸易交流以及无数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随着河道上各种现代化水泥大桥的建成,渡口早已走入历史,但它仍是秦晋两地历史文化的鲜活载体,是特有的历史印记。

来源: 陕西水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