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0月7日,从今天到14日,各项诺贝尔奖也将开始公布了!相信热 爱科学的你一定不会错过!
不过在诺奖公布之前,把科学带回家特地为你准备了几条和【诺贝尔奖】 相关的趣闻!你将看到:
1.诺奖候选者大预测!就是他俩把基因检测价格打下来了! 2.诺奖提名次数最多的人是谁?他应该值得被记住
3.获得诺奖需要等几十年?真是一场寿命的比拼啊…...
这两个人把基因测序的价格打了下来, 也因此屡获大奖
撰文 |Ziv
你的祖先来自哪里?你是油耳吗?得心脏病的概率有多大?现在网上有各种各样的基因 检测,让你可以了解自己有什么健康风险,或者一窥自己的血统来源。
某基因检测的宣传广告丨淘宝截图
检测的费用大概在几百至几千元,检查的项目不同,价格也不同。然而在20年前这简直 是天方夜谭。在2000年前后,对单个基因组进行测序的成本超过10亿美元,现在只需 要不到1000美元。
把全基因组测序价格“打下来”离不开两个人的努力,他们是戴维 ·克莱纳曼 (David Klenerman) 和尚卡尔 · 巴拉苏布拉马尼安 (ShankarBalasubramanian)。
9月,Cell发表了一篇文章,采访了3位背景不同的科学家,询问他们认为谁会获得这次的 诺贝尔化学奖以及生理学或医学奖。其中一位来自耶鲁大学的肿瘤学专家提到了戴维和 尚卡尔,因为他们是边合成边测序 (SBS) 技术的发明人。
戴维 ·克莱纳曼和尚卡尔 · 巴拉苏布拉马尼安|millenniumprize.org
1994年,两人相识于剑桥大学。“当时,学界发生了一场革命,化学家开始研究单分子, 这非常令人兴奋。”戴维说,“我遇到了尚卡尔,我们写了一份研究单分子的申请,选择 DNA 聚合酶作为研究对象,那是一种将核苷酸插入DNA 链的酶。”
尚卡尔说:“SBS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你可以对数十亿个不同的DNA 序列进行处理。 ”为 了推动SBS的发展,戴维和尚卡尔在1998年创立了Solexa公司,后来被llumina收购。目 前,使用SBS技术的实验室遍布全球,应用于各种领域。从鉴定基因疾病到产前无创检 查、开发疫苗和增进人们对癌症的了解,不一而足。戴维和尚卡尔让DNA检测变得更可操 作、更经济优惠,而且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
得益于SBS技术,如今每年有超过100万个人类基因组被测序|GIFER
他们曾屡获大奖,比如千年技术奖、生命科学突破奖和加拿大盖尔德纳国际奖(有加拿大的小诺贝尔奖之称),是这次诺奖的有力竞争者。
诺奖提名次数最多的人是谁? 他应该值得被记住
撰文 |阿娴
一提到“诺奖陪跑王”,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村上春树。虽然村上春树的作品一直热销全球, 七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但每次都未能获奖。
专题:陪跑诺奖,村上春树...
甚至有商家打出”村上春树陪跑专用鞋”的广告标语(?) |图源网络
然而,除了人们熟知的村上春树以外,历史上有一位比他还能“跑”的“陪跑员 加斯通 ·拉蒙(Gaston Ramon) , 他在1930年至1953年(诺贝尔基金会公布该奖项提名人信息的最近一 年)期间获得了155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名,但他却从未得到诺贝尔奖评委的青睐。
加斯通 ·拉蒙(1886年9月30日~1963年6月8日)是一位法国兽医和生物学家,以治疗白喉和 破伤风而闻名。白喉是由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上呼吸道和皮肤,通过飞 沫传播。在发病过程中,病人的咽喉部会出现一层白色的渗出物,因此而得名“白喉”。
加斯通拉蒙在他的实验室|wiki
白喉在过去曾是大规模频繁爆发的恐怖疾病。1613年,白喉在西班牙大流行,死伤无数,当 年被称为西班牙的“绞杀之年”。1870年代,欧洲和美国爆发了白喉大流行,有的地方病死率高 达50%。而在如今,白喉已经成为了一种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孩子在长到两个月时接种的五联 疫苗,就能预防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脊髓灰质炎和Hib。
这位被连村上春树见到了都要佩服的“陪跑王”加斯通 ·拉蒙使用福尔马林灭活了白喉棒状杆菌, 制成了一种可以注射到人体中以激发免疫反应的弱毒株疫苗,这种方式至今仍被用于疫苗的生 产过程中,从而实现大规模白喉疫苗接种。
到了2023年,全世界已经有84%的儿童接种了3剂白喉疫苗。 |Flickr
科学家想获得诺贝尔奖,要等几十年? 简直是寿命的竞争……
撰文 |Skin
诺贝尔曾在遗嘱中规定,诺贝尔奖表彰的是“前一年”的发现。不过这个规定没被遵守几 年,毕竟,一些突出的科学成就在发布的当时可能并没有受到重视,它的贡献将会一段 时间后显现。而这就意味着,一些研究者可能需要等待几十年。
198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给了研究恒星结构和演化的物理学家苏布拉马尼扬 ·钱德拉塞 卡,但奖章中提到的科学工作却是他在近50年前完成的。201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则表 彰了为全球减贫研究做出贡献的科学家,然而,他们的成果早在1990年代就已经发生影 响了。
可以从表中看到,很大一部分科学家要等20~40年才能获奖。 |参考资料1
诺贝尔奖作为一个全球科学界瞩目的奖项,自然也免不了被关注和预测。2022年,一位 西班牙科学家就在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发表了一项研究,就 讨论了诺贝尔奖延迟颁奖的问题。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科学家发现,其实有相当一部分(18%)的获奖者在他们有代表性的 著作发表30多年后才获奖,25%的研究者需要等20多年,而大多数(32%)的科学家则需 要等10多年。而更显著的是,其中等得最久的,可能就是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者。
在研究中,研究者甚至还使用了一个“诺贝尔奖延迟模型”NobelDelay , 其中包含的因子 有文章引用数、是否获得克拉克奖章或拉斯克奖、由几名科学家共享、相关专业协会会 员数量的增长率。在大大小小关于诺贝尔奖获奖者的研究中,似乎这些因素都会若有似 无地起到一些作用(但也只是似乎)。
而根据公式得出的结果,人们发现,在自然科学领域,科学家获奖要等的时间似乎越来 越久了?研究者获奖的平均年龄也会随之增加。而且,由于各个学科之间的特点不同, 获奖时间也可能会变化,就比如物理学和化学可能就比生理学或医学稍微快一点。
而最迟的经济学奖,不仅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到得到实证检验,研究者还提出,可能优 先将奖项授予年长的科学家,以防他们在去世前得不到认可……
不过,诺贝尔奖仍然展现了学术界的最高成就和发展趋势。而在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委员会前主席拉尔夫 ·彼得森则说,诺贝尔委员会颁奖的原则,可能是“在前一 年,某位科学家发现的影响充分显现”。
参考资料:
[1]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451945624003623 [2]https://www.invent.org/inductees/david-klenerman
[3]https://www.invent.org/inductees/shankar-balasubramanian
https://mp.weixin.qq.com/s/RNKLA3K59THenV3BP8w-8g 9/9
来源: 万物杂志 把科学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