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档案:
【来源】 天门冬科天门冬属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的块根。
【别名】天门冬、三百棒、丝冬、老虎尾巴根、天棘、万岁藤
【识别特征】多年生攀援植物。根在中部或近末端成纺锤状膨大。茎平滑分枝具棱或狭翅。叶状枝通常每3枚成簇,扁平或由于中脉龙骨状而略呈锐三棱形,稍镰刀状,长0.5-8厘米,宽约1-2毫米;花通常每2朵腋生,淡绿色;花梗长2-6毫米,关节一般位于中部,有时位置有变化;雄花:花被长2.5-3毫米;花丝不贴生于花被片上;雌花大小和雄花相似。浆果直径6-7毫米,熟时红色,有1颗种子。花期5-6月,果期8-10月。
【产地与生境】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的南部至华东、中南、西南各省区都有分布。
【功效】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腰膝酸痛,骨蒸潮热,内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渴,肠燥便秘。
【食用部位】块根
【食用方法】首先将根经过烫煮,去皮;可直接炖鸡食用;用糖腌制可制作蜜饯;加茶煮水,加入适量红糖可制天冬茶;将天冬捣烂后,加入适量的水熬制粘稠后加入蜂蜜适量收膏可制作天冬膏。选用味甜而不苦的品种口感更佳。
如果在路边看到一丛平淡无奇的草,枝条纤长,还有刺,地下会长出像“小红薯”的块根。阴条岭自然保护区的村民叫“儿多母苦”,形容地上藤细茎叶小、羸弱不支,而地下“儿子”(块根)却多达20根以上,有的重达几十斤上百斤。这种植物正名叫天门冬,药材称天冬。天冬的“叶”呈长椭圆形或披针形,这里的叶其实是叶状枝,其叶片退化。
天门冬块根
天门冬药材
天冬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据中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描述:味苦、平,无毒。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久服轻身、益气、延年、不饥。天门冬被列为上品,上品的药物就是养生延年的作用。宋代理学大师朱熹非常喜欢天冬,他的窗前就种植了许多天冬。一天雨后,看到窗外的天冬枝叶优美,有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一诗:“高萝引蔓长,插楦垂碧丝,西窗夜来雨,无人领幽姿”。
天冬和麦冬也颇有渊源,传说天冬和麦冬原本是天上的两个仙女。两姐妹见人间遭遇虚痨热病的病魔侵袭,心生怜悯而解救人间。姐妹俩虽然都能赶出肺胃阴虚、肺胃燥热、便秘等病魔,但姐姐(天冬)对火、燥二魔的清除力量大于妹妹,直攻肾部的恶魔;妹妹(麦冬)性格文静力弱,但攻击心中燥魔也没问题。当然不仅仅是神话故事,在生活中天冬麦冬也是搭档,已为国家非处方药——二冬膏便是最好证明,主治阴肺不足引起的燥咳痰少、痰中带血、鼻干咽痛等症。
天门冬酒是具有历史的名酒,且与重庆有关联。苏试在《天门冬熟予自漉之且漉且》写道:“天门冬熟新年喜,曲米春香并舍闻”。说是天门冬成熟采收时正是快过新年了,用曲米春制作的天门冬酒四处飘香。其中“曲米春”就是现在奉节一带做的酒,有唐代杜甫《拔闷》诗为证:“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明代苏仲也写道“茶烹古鼎团龙焙,酒饮云安曲米春”,古代云安即现今重庆奉节县一带,可见曲米春酒在历史上知名度很高,甚至成为文人贵族指定的酒品,可惜现在不见其踪迹。用曲米春制作的天门冬酒更加珍贵了,故有“且尽今宵,天门冬酒,后夜思量无此杯”(清·樊增祥),饮完今宵天门冬酒,后面想喝都喝不到了。
天冬因其富含氨基酸,特别是谷氨酸与天冬氨酸含量非常高,谷氨酸鲜味明显而天冬氨酸味微苦,2种氨基酸的搭配赋予了天冬独有的鲜味。同时,天冬更是一种传统的滋补食品,通常用来炖鸡、泡酒、制作蜜饯等。如人们喜爱的天冬炖鸡汤,同时加入枸杞和鸡肉,不仅仅鸡肉味道更加鲜美,汤鲜回甘,还能起到润肠通便作用;天冬可用于做成蜜饯,天冬蜜饯色泽晶莹透亮,口感甜而不燥,润而不腻。
天冬具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的作用,是一味君药,滋阴润燥细无声,甜中带苦济苍生。天冬是一种美味,食味本应归本真,清汤若水最鲜美。天冬是一种人生,不为浮华逐利益,淡泊名利行致远。
品味天冬,便是品味这世间万物的本真!
知识延伸:
天冬虽好,因其性寒,体寒之人不可过量食用。羊齿天门冬的块根冒充天冬入药,羊齿天门冬味苦麻,地上植物来看,天冬叶状枝呈三棱状条形,羊齿天门冬呈镰刀形。注意分辨。
来源: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