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组织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一次壮举,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与路矿当局签订的《十三条协议》(图片来自江西省档案馆“红旗漫卷江西——革命历史档案文献展”)
1921年,党的一大决定在全国集中力量开展工人运动,安源成为党开展工运的重点地区之一。毛泽东出席“一大”会议后,两次到安源路矿调查,敏锐地意识到这里是工人运动最有可能快速发动起来的地方。
安源路矿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官僚买办企业汉冶萍公司的一部分,由江西萍乡的安源煤矿和从湖南株洲到萍乡的株萍铁路组成,共有工人1.7万人,大多数是来自湖南、湖北和江西等省的破产农民。由德国、日本资本控制的路矿当局在安源驻扎军队,设立地主武装,豢养矿警镇压工人。在洋人的压榨、矿警的欺凌下,工人们过着“少年进炭棚,老来背竹筒;病了赶你走,死了不如狗”的悲惨日子。
在毛泽东、李立三等人的指导下,1922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安源路矿支部成立。同年5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李立三被推选为俱乐部主任。9月,党组织又派刘少奇到安源,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9月11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向路矿当局提出保障工人权益的3项要求,遭到了当局无情拒绝。
9月14日凌晨两点,轰轰烈烈的大罢工在总平巷的矿井口爆发了,铁路工人拉响汽笛,卸下机车的重要部件,停开列车;煤矿工人如潮水般从矿井、工棚、街头巷尾蜂拥而出。工人们喊出“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口号。这次罢工迅速得到全国各地工会的声援和社会舆论的支持。罢工持续到第四天,路矿当局迫于工人罢工和社会舆论压力,只得答应和工人谈判。
当时作为工人代表的刘少奇,冒着生命危险,与路矿当局展开了激烈的谈判。最终于9月18日达成了13项协议,保障工人权利、增加工资、改善待遇、发清欠饷等要求全部满足,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取得完全胜利。
来源: 江西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