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全部
视频
图文
图片
挂图
音频
电子书
活动
科普号
普通用户
科普员
科普号
管理员
登录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客服中心
首页
业务中心
资源中心
素材中心
管理中心
国家应急管理科普库
资源套餐
数据排行
科普中国网
科普中国资源服务首页
>
图文列表
>
图文详情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弘扬科学家精神】龙港:让“热爱科学”蔚然成风
浙江省温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上传时间:2024-09-18
科学
数学
收藏
图文简介: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以科学服务发展,温州市科协推出专题报道,讲述在这片广袤的瓯越大地上,诞生的一批又一批科学家故事。
横阳支江下游,清澈的江水静静地流淌着,灌溉着阡陌纵横的江南平原。1890年,数学界几何学方面的权威、温州最早的一批留洋博士、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姜立夫出生在横阳支江畔的麟头村(今属龙港市)一个殷实开明、有着良好教育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庭,至此开启投身数学事业,助推中国现代数学发展的一生。
面对基础薄弱的中国数学,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的姜立夫毅然回国,全身心投入到培养数学人才的事业,先后创办了南开大学、西南大学、岭南大学(现并入中山大学)等院校的数学系,还参与了中国数学队伍的组织工作。姜立夫从不畏惧困难,在南开大学建系之初的四年中,他是唯一的教师,以至于被人称为“一人系”。他还会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还亲自翻译、编写教材,并兼顾处理政务,培养了涌现出陈省身、江泽涵、申又枨、吴大任、刘晋年、孙本旺等闻名中外数学家。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姜立夫在个人科学研究方面仍然做出了成果。他创建了圆素几何和球素几何的方阵理论,使其获得新面貌、展示新前景。姜立夫审定了我国第一部数学辞典《算学名词汇编》,并在此后十余年间多次参与了数学名词的补充与修订工作,构成了今日数学名词的基础。陈省身曾说:“在很多年的时间里,姜先生是中国数学界最主要的领袖”。
姜立夫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以一己之力、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拓荒精神、以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带动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培养数学人才。依靠着姜立夫等先辈及一代代学者百年来的奋斗和传承,中国向着数学强国迈进。姜立夫诠释的了爱国、奋斗、奉献的科学家精神,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份影响,在姜立夫的故乡龙港愈发深刻。多年来,姜立夫的家属始终与家乡保持紧密的联系,为龙港的科学研究、科学普及贡献力量。
2015年4月,龙港开始修复姜立夫曾经生活和学习的住所,打造姜立夫故居。姜立夫故居原建于1895年 ( 清末光绪年间 ),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20平方米。2020年10月,姜立夫故居正式对外开放,集中展出姜立夫求学时光、南开岁月、西南联大时期及扎根岭南后的珍贵史料,内设的“姜立夫纪念馆”通过实物和展板陈列介绍这位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此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分别授予姜立夫故居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百年南开爱国教育实践基地。为给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终身学习体验,姜立夫故居还大胆探索,采用“社会组织 + 社会组织”的合作模式,引入专业运营团队,精心打磨、仔细研究,推出姜立夫数学之旅、《走进姜立夫》舞台剧、数学夏(冬)令营等学习品牌,每年参与学习的人数达5000多人。姜立夫故居正式对外开放,是圣贤为城市留下的记忆,是游子为故里留下的乡愁,是先驱为教育事业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以姜立夫故居为原点,龙港整合城市展厅、姜立夫故居、谢云故居、九龙珠算博物馆等点位推出研学路线,相继推出家庭关系、青少年成长、红色教育等研学活动,让学子们感受前辈们的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传承他们留下的宝贵财富,让先辈科学家的光辉事迹激励奋发前行。
今年6月,2024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浙江省主场活动公布了第三批浙江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名单,姜立夫故居入选,成为温州第六家省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龙港市科协还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契机,组织青少年儿童开展“科耀龙港·跟着科学去旅行”研学之旅,姜立夫故居是其中重要一站。在这里,青少年儿童通过馆内图文、实物及多媒体互动,了解到姜立夫的严谨治学、躬身执教的事迹,感受了他的求学经历、数学贡献及高尚情操。
下一步,龙港将持续发扬以姜立夫故居为代表的科学教精神教育基地的作用,激励广大群众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继承和发扬科学家精神,以积极的态度、昂扬的斗志、创新的意识和拼搏的精神武装自己,让“热爱科学、崇尚创新、追求创造”在龙港蔚然成风。
来源: 温州市科协
科普中国系列品牌网站
新华网科普中国频道
人民网科普中国频道
学习强国科普中国频道
科普中国要闻解读
科普中国直播系列
入驻科普号
心理服务科普基地建设
把科学带回家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蝌蚪五线谱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
中国宇航学会
蒲公英医学情报总局
消防先生
老爸评测
阮光锋营养师
植物人史军
中国兵工学会
饮食参考
混知
合作机构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
中国数字科技馆
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中国气象频道
深圳科博会
中国联通沃家电视
中国家电网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基因农业网
CNTV-未来电视
CIBN
更多
联系我们
电话/TEL
4006790966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贤纳士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423号 京ICP备16016202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