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是一种常见的脑部功能性障碍,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可能表现为头昏头胀、头重脚轻、脑内摇晃感、眼花等多种感觉。当头晕伴有平衡觉障碍或空间觉定向障碍时,患者会感觉外周环境或自身在旋转、移动或摇晃,这被称为眩晕。 头晕在临床上一般分为四类:眩晕、晕厥前兆、平衡失调感和非特异性头晕。

头晕:主观感觉头部昏沉、眩晕、失衡、头重脚轻或眼前发黑等。

眩晕:眩晕是一种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包括虚假的旋转感觉以及其他非旋转性的虚假感觉,如倾倒、浮动、弹跳或滑动等。 是特殊类型的头晕,感觉自身或周围环境旋转、晃动或移动,常伴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通常由内耳疾病(如耳石症、梅尼埃病等)、脑部疾病(如脑血管病变、小脑病变等)引起。

头昏:表现为头脑昏沉、不清醒感,通常无旋转感。可能与疲劳、睡眠不足、贫血、低血压、高血压等有关。

失衡感:感觉身体不稳,行走时摇晃,多由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脊髓病变等)或肌肉骨骼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病等)导致。

一、分类与病因:

前庭系统性头晕:包括周围性和中枢性前庭病变,常见病因有内耳、神经等疾病。

内耳疾病:内耳的半规管、前庭等结构负责平衡感知,当出现问题时会引起头晕、耳鸣、听力下降。例如耳石症是由于耳石脱落后,在半规管内移动,刺激毛细胞引起眩晕;最常见的周围性前庭病变,由头部位置改变诱发。

梅尼埃病:梅尼埃病则是由于内耳膜迷路积水,导致发作性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

前庭神经炎: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急性发作的眩晕。

非前庭系统性头晕:病因包括心血管、血液、内分泌等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导致脑部供血不足。

脑部肿瘤:肿瘤压迫或侵犯脑部组织,导致头晕。

多发性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神经系统功能。

心血管疾病:

低血压:血压过低导致脑部供血不足。

高血压:血压过高损伤血管壁,影响脑部血液循环。

心律失常: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

血液系统疾病:

贫血:由于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减少,携氧能力下降,导致脑部缺氧,引起头晕、乏力等症状。

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低血糖等。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新陈代谢减慢,可出现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等;低血糖发作时,会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症状。

其他病因:

眼源性头晕:如屈光不正、眼肌麻痹,影响视觉感知。

精神心理疾病:如焦虑、抑郁,导致身体出现不适症状,通常伴有失眠、心慌、胸闷等症状。

头部外伤:如脑震荡,导致脑部功能暂时紊乱。

颈椎病:常伴肢体麻木、颈肩背部沉疼不适等症状

二、就医指导

就医时机:

频繁发作:头晕症状频繁发作,影响生活。

突然加重:头晕症状突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

伴随症状:头晕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

慢性疾病史: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史,头晕症状与以往不同。

检查项目:

头颅 CT 或 MRI:检查脑部结构是否异常。

前庭功能检查:如眼震电图、平衡功能检查等,用于评估前庭系统的功能。

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检查心血管系统功能。

血液检查:排除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

三、治疗方法

病因治疗:针对病因采取措施,如耳石症采用手法复位,梅尼埃病可用药物或手术治疗,脑血管疾病采用综合治疗(包括药物、介入、手术)。

对症治疗:使用抗眩晕药物和止吐药物缓解头晕和恶心、呕吐等症状。

康复治疗:通过平衡训练和前庭康复训练提高患者平衡能力,促进前庭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四、健康宣教

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学会放松: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

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摄入,保持健康。

合理饮食:

均衡饮食:多吃蔬果、全谷类、低脂肪蛋白质。

减少盐糖摄入: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保持水分:适量饮水,避免脱水。

适当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改善血液循环,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注意安全,避免受伤,特别是老年人和平衡能力较差者。

预防跌倒:头晕时尽量避免单独外出,有人陪伴,保持环境整洁,安装扶手和防滑垫,防止绊倒。

定期体检: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检查,有头晕病史者需定期进行前庭功能、头颅影像检查。

心理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焦虑、抑郁,心理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药物使用:遵医嘱服药,按时按量,不自行增减,了解药物可能引起的头晕等不良反应。

避免诱发因素:了解诱发头晕的因素,如体位改变、特定食物等,避免接触,如耳石症患者避免突然改变头部位置。

及时复诊:头晕加重或出现新症状时及时复诊。

五、注意事项

重视头晕症状:头晕可能是脑血管疾病、脑部肿瘤等严重疾病的信号,头晕症状频繁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

配合治疗:面对长期治疗,要保持信心,积极面对,按时服药,定期复诊,遵医嘱治疗。

长期管理:慢性头晕患者需长期治疗和康复训练,要加强自我管理,了解头晕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家属支持:家属应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帮助缓解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头晕的发生也很重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合理饮食、适当锻炼等都有助于预防头晕的发生。同时,对于已经出现头晕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来源: 杨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