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的胆囊疾病中,胆囊结石以其高发病率而备受关注,紧随其后的还有胆囊炎、胆囊息肉及胆囊腺肌瘤等。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胆囊结石患者初期并无明显不适,往往在体检时才被意外发现。然而,当结石阻塞胆囊管,引发梗阻与炎症时,一系列明显的临床症状便会浮出水面,提醒我们不可忽视胆囊的健康。
一、胆囊结石的“预警信号”
1)腹部隐痛与放射痛
右上腹的隐痛或不适感是胆囊疾病的常见前兆,这种疼痛有时可放射至右肩或后背部,尤其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加剧。胆绞痛,作为胆囊结石的标志性症状,虽不常见于所有患者,但其突发性、剧烈性的特点不容忽视。此外,胆囊息肉、胆囊炎等疾病也可能引起类似症状。
2)消化系统的“迷惑”
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及胆囊炎等疾病初期,患者常出现类似消化不良的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对油腻食物产生厌恶等。这些症状往往被误认为是胃病的表现,从而延误了胆囊疾病的诊断。
3)全身炎症反应
当急性胆囊炎或胆源性胰腺炎病情恶化时,患者可能出现全身性的炎症反应,如乏力、寒战、高热等,这是病情危重的信号,需立即就医。
4)肤色与巩膜的“黄染”
胆囊结石或肿瘤若压迫、堵塞胆总管,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便会进入血液,引发皮肤及巩膜变黄,即黄疸现象。此外,胆囊炎急性发作时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尿液颜色也会随之加深。
5)胆囊癌的隐蔽与显现
胆囊癌多由胆囊结石演变而来,初期可能毫无症状,或仅表现为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腹胀、体重减轻、贫血、肝大,甚至黄疸、腹水等严重症状。
二、胆囊结石的深度剖析
1)成因复杂,多因素共同作用
胆囊结石的形成涉及胆汁成分变化、胆囊功能异常、饮食结构不合理及胆道感染等多方面因素。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失衡、胆汁淤积等是结石形成的关键。
2)高危人群需警惕
50岁以上女性、家族中有胆囊结石史者、妊娠妇女、高脂肪饮食者、肥胖者、糖尿病患者、长期禁食或依赖肠外营养者、肝硬化患者及溶血性贫血患者,均属于胆囊结石的高危人群。
三、治疗与预后
1)手术治疗的必要性
对于符合特定条件(如腹痛频发、结石直径大、合并胆囊息肉等)的胆囊结石患者,手术切除胆囊是目前唯一能够明确治愈的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已成为首选术式。
2)药物治疗的局限性
鉴于胆囊结石成因复杂,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市售药物多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法根治结石。因此,在药物治疗无效时,应及时考虑外科治疗。
3)定期复查,守护健康
无论是无症状患者还是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都应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建议无症状者每6至12个月复查一次,胆囊癌高危人群则需缩短至每3至6个月一次。
来源: NOEES张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