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污染物是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而被逐渐发现和关注的,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但尚未纳入管理或现有管理措施不足的有毒有害物质。常规污染物则是指那些已经长期被人们所熟知,且已有相应管理措施和标准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一、定义
新污染物是指在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中可检测出来,即使以低剂量进入也能够给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带来较大风险和隐患的一类化学物质的统称。它们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存在较大风险,但尚未纳入管理或现有管理措施不足。
二、种类
新污染物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
(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如滴滴涕、多氯联苯等,具有高毒性、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能通过大气、水等环境介质长距离迁移。
(2)内分泌干扰物(EDCs):如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等,能与身体的内分泌受体结合,影响自然激素的合成和降解,从而干扰生物体的内分泌系统。
(3)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农业领域,通过不同途径进入环境,可能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4)微塑料: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包括初生微塑料(如化妆品中的塑料微珠)和次生微塑料(由大型塑料降解产生)。它们能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并可能被生物体摄入,对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三、新在何处
(1)新近发现或被关注:相较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传统污染物,新污染物是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而被逐渐发现和关注的。
(2)种类繁多:全球关注的新污染物超过20大类,每一类又包含数十或上百种化学物质。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污染物种类还在不断增加。
(3)风险隐蔽:多数新污染物的短期危害不明显,甚至在环境中存在多年后才被发现其危害性。
四、特性
(1)生物毒性:新污染物多具有器官毒性、神经毒性、生殖和发育毒性等。
(2)环境持久性:能在环境中长期存在,不易降解。
(3)生物累积性:能在生物体内累积,并通过食物链传递。
五、影响与危害
(1)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
(2)对人体健康的威胁:长期暴露于新污染物中可能导致癌症、免疫系统疾病等。
六、治理措施
(1)加强监测和研究:提高对新污染物的识别能力,了解其来源、分布和迁移转化规律。
(2)完善法规制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明确新污染物的管控要求。
(3)推广绿色生产和消费:减少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生产和使用,推广环保产品和技术。
(4)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新污染物的挑战,分享治理经验和技术。
说明: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 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