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吕医生接到一台急会诊,儿外科有一位8个月的小男患儿,双侧斜疝,右侧嵌顿,需要急诊行右侧斜疝还纳修补。

吕医生急急忙忙赶到儿外科,发现孩子在哭闹,体温38.5℃,询问病史,家属告知近几日流涕,偶有咳嗽,今日发现发烧。患儿体重8kg,身长70cm,胸片正常,血常规白细胞12.38×109/L,禁食禁饮时间足够。吕医生向患儿家属交代麻醉方式及相关风险,取得签字同意。

患儿在病房建立液体通路后,送手术室。

监测患儿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控制呼吸后)。

麻醉诱导采用吸入七氟烷,静注顺阿曲库胺2.5mg,舒芬太尼2.5mcg,气管插管采用4号无套囊导管,深度11cm,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双下肺少许湿啰音。七氟烷吸入3%左右维持麻醉,容量控制通气,潮气量80ml,呼吸频率25BPM,糖盐水泵入补充容量。

手术持续大约2小时,术中追加一次舒芬太尼2mcg,术毕停七氟烷,患儿呼吸逐步恢复,

吕医生担心患儿不耐管,于是,在分钟通气量满意后,吸除口腔分泌物,拔除了气管导管。

但是很快,吕医生发现患儿心率急剧下降,随之脉搏氧饱和度也持续下降,面罩加压给氧阻力极大,于是,紧急静推阿托品0.15mg,地塞米松1.5mg,丙泊酚15mg,面罩通气改善。患儿很快恢复自主呼吸,完全清醒后,送回病房。

吕医生很久没有接触小儿麻醉了,这例麻醉中发生的紧急情况,让他后怕不已。

此患儿在麻醉复苏期之所以出现通气不足,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上呼吸道感染 一般小儿一年内会发生6-8次上呼吸道感染,由此引起的呼吸道敏感性及分泌物增加,可能增加喉痉挛,支气管痉挛,低氧的发生率。此患儿急诊手术无法推迟。

2 .拔管时机选择错误 拔管的必需条件是自主呼吸平稳时,吸空气≥5min,SPO2稳定在95%以上(新生儿88%~94%),拔管后在能自己维持呼吸道通常条件下呼吸空气,观察5min左右SPO2无下降,表明呼吸功能已恢复到可维持正常生理需要的通气和换气,方可送回病房。

拔管时机可有两种选择:

(1)清醒拔管 即患儿清醒或基本清醒,上呼吸道反射已恢复条件下拔管。

(2)“深”麻醉拔管 是指自主呼吸恢复已达拔管条件,但意识未恢复状态下拔管,此时需要持续吸入麻醉药至拔管前。应该避免在“深”麻醉向清醒过渡期间,即浅麻醉状态下拔管,此时呼吸道反应活跃,容易发生喉痉挛、呛咳、屏气、缺氧、呕吐、误吸,尤其在敏感呼吸道患儿,困难呼吸道和口腔颌面部手术,拔管后难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应待完全清醒后拔管。

此患儿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应充分吸除口腔分泌物,在完全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而吕医生在停用麻醉药物,患儿由麻醉状态转向清醒状态的浅麻醉时进行了拔管,错误地选择了时机。

幸运的是处理得当,避免了不良后果。

一周后,患儿左侧斜疝嵌顿,再次急诊手术,复查血象正常,胸片条索影。恰好又是吕医生为他麻醉。这次吕医生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使患儿平稳度过了手术。

保定市妇幼保健院 麻醉科 吕林

【温馨提示】点个关注,这里有大量专业的医学科普,为您揭秘手术麻醉的那些事儿~

来源: 麻醉Medical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