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全部
视频
图文
图片
挂图
音频
电子书
活动
科普号
普通用户
科普员
科普号
管理员
登录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客服中心
首页
业务中心
资源中心
素材中心
管理中心
国家应急管理科普库
资源套餐
数据排行
科普中国网
科普中国资源服务首页
>
图文列表
>
图文详情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出伏后就该这样养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上传时间:2024-08-27
健康
养生
健康养生
收藏
图文简介:
以图文形式科普出伏后,气候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该如何顺应时节,调整生活方式?
经历了三伏天的暑热难耐,终于“出伏”了。“三伏”代表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出伏”,顾名思义,代表着三伏阶段的结束。
出伏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早晚温差增大,空气变干爽。经历酷暑后,人们难免会“贪恋”凉爽、干燥的感觉,仍然保持着夏季生活习惯,因此影响了不少人的健康。出伏后,气候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该如何顺应时节,调整生活方式?一起来看看吧!
“出伏”如何补身体?
养阴防燥
秋季“燥”字当先,出伏后,首先要注重养阴防燥,可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
建议在饮食中适量加入一些酸性食物,比如山楂、乌梅、石榴、葡萄、猕猴桃等。
化痰祛湿
小腿外侧,外膝眼和外踝连线的中点,该穴是化痰祛湿的要穴。
每天2次、每次3分钟,坚持按揉可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痰湿,减轻暑湿困乏的症状。
适度滋补
很多地方流行“入伏羊肉出伏鸡”的说法,出伏后,可以选择清蒸或炖煮的鸡肉菜肴,滋补又不上火,有助缓解伏天过后带来的不适。
在烹饪鸡肉时,可以选偏瘦的部位,比如鸡胸脯肉等,同时增加蔬菜比例,使菜肴更健康美味。
打盹解乏
秋天容易出现“秋乏”,午睡小憩有助调养身心,一般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
注意,别睡在有穿堂风的厅堂或露天等处,尽量不穿无袖或紧身衣午睡,防止出汗当风,引发肌肉关节酸痛、四肢僵硬。
及时补水
出伏后仍有高温,应注意补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人每日推荐饮水量为1500~1700毫升。
出汗多时,适当增加水的摄入量。越口渴,喝水越要慢。应匀速小量间断补水,一口一口地慢慢喝。
调整心情
秋天容易心情低落、思绪杂乱,身体会产生“郁火”,可以多听白噪音、轻音乐,少去嘈杂、人群密集的地方。
睡前让身体自然放松,可有效排除杂念和烦恼,使人心情舒畅。
“出伏”养生 三宜三忌
来源: 人民网、生命时报
科普中国系列品牌网站
新华网科普中国频道
人民网科普中国频道
学习强国科普中国频道
科普中国要闻解读
科普中国直播系列
入驻科普号
心理服务科普基地建设
把科学带回家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蝌蚪五线谱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
中国宇航学会
蒲公英医学情报总局
消防先生
老爸评测
阮光锋营养师
植物人史军
中国兵工学会
饮食参考
混知
合作机构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
中国数字科技馆
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中国气象频道
深圳科博会
中国联通沃家电视
中国家电网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基因农业网
CNTV-未来电视
CIBN
更多
联系我们
电话/TEL
4006790966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贤纳士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423号 京ICP备16016202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