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属于多种危险因素共存的社会性疾病,一般指的是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风险因素多种多样,一定要警惕,别让它们悄悄偷走你的健康!其实这些风险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①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现在并不只是老年病:《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 年修订版)》说,中青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更明显,而且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三率)较低。高血压患者需要积极控制血压,并学会自我监测血压,降低血压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低钠低盐<2g钠/天(氯化钠<5g/d)、充足的钾摄入(肾功能良好者推荐选择低钠富钾替代盐)、适当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等,都有利于控制血压。

**②高血糖:**较高的血糖可能间接或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且对于女性而言,妊娠期糖尿病也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通常测量血糖有两种方式,采集静脉血和扎手指采末梢血测量,在数值上是有区别的:人体的生理活动和运动,都需要消耗葡萄糖提供能量,经常活动的手指,会有大量葡萄糖流出跑到组织器官处,因此手指血糖值比静脉血糖值略高一些。

**③高血脂:**也称血脂异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脂代谢异常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控制血脂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风险。降脂首先推荐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度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重、戒烟和限制饮酒等,其中合理膳食对血脂影响较大,每天膳食胆固醇摄入量应在300 mg以下;当生活方式干预不能达到降脂目标时,应考虑加用降脂药物。

**④吸烟:**烟草当中含有多种的化学物质,可能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后,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吸烟者体内的前列环素释放减少,血小板易黏附聚集在血管壁,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而且烟草中含有尼古丁等成分,可作用于冠状动脉和心肌,易引起动脉痉挛以及心肌受损,从而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吸烟者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性显著高于不吸烟者;吸烟量越大心肌梗塞的危险性越高;吸烟≥20支/日者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性为不吸烟者的3倍。烟草使用通过多种机制导致血栓形成、内皮功能损害、炎症反应及冠状动脉痉挛,是冠心病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⑤饮酒:**饮酒即使是在看似无害的量级上,也可能对健康造成重大影响。尤其是长期饮酒、酗酒会导致心血管负担增加,从而诱发心血管疾病。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即不饮酒才能对健康有益。

**⑥超重和肥胖:**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些年来,全球超重和肥胖率正快速增长。肥胖不但导致较高的过早死亡风险,还可能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诱发心血管病。大量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超重(BMI 24.0~27.9 kg/m²)肥胖(BMI≥28.0 kg/m²)是心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指出,腹型肥胖是心血管病发病重要危险因素。腰变粗(中心性肥胖)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腰越粗,发生冠心病、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死于冠心病的风险越高。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合理膳食;少吃高能量食物饮食清淡,限制饮酒;纠正不良饮食行为,科学进餐;多动少静,睡眠充足,作息规律;食养有道,合理选择食药物质;安全减重,达到并保持健康体重。

⑦固有风险(遗传、年龄、性别):

遗传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家族中有过早发生冠心病或遗传性血脂异常者,其心血管风险会显著增加。许多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如血压、血脂、血糖、体重指数等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存在心血管疾病受到遗传因子的影响,使自身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也会有所增加。

年龄与心血管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人群。心血管系统经历了许多变化,如动脉硬化和心脏肌肉的退化,从而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需要通过健康饮食、体育锻炼和药物治疗来减少风险。

性别与心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且多方面的,不同性别在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风险因素及临床表现上均存在差异。在多数年龄段,男性的心血管病发病率通常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在生活方式、职业压力、吸烟饮酒等方面的风险因素暴露较多有关。由于女性在绝经前,体内大量的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女性的发病率较低于男性,但女性在绝经期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会增加。针对男性和女性在心血管病风险因素上的差异,应制定不同的预防策略。

**⑧不良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单一、不规律;缺乏膳食纤维和钾元素;高盐、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饮食、过量的热量摄入都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影响,增加患病风险。健康的饮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基石,如果在饮食上做出一些健康的改变,就有可能显著改善心血管健康,以及降低死亡率。如果想要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在饮食模式上也需要调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合理的膳食结构、注重饮食的多样性和规律性。

**⑨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睡眠不规律、过度劳累、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风险,有氧运动能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对于健康的成年人,建议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每天进行身体活动6000步,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适当进行高强度有氧和抗阻运动。在平时可以结合个人身体情况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若存在心血管疾病也需要及时治疗。

**⑩社会与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经济收入、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的发生也密切相关。环境污染、噪音、经济压力、焦虑、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状态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长期处于这些情绪状态下,可能更容易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生理反应,进而增加心血管负担。通过改善社会环境、调整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干预和定期体检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

综上所述,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以上因素可能相互作用,需要综合管理和干预。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定期进行心血管健康检查、积极参与高危人群筛查,治疗相关疾病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高血压联盟(中国)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病学分会 ,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J]. 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 2024, 32 (07): 603-700.

[2].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 [J]. 卫生研究, 2024, 53 (03): 347-351.

[3].王增武,刘静,李建军,等.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J]. 中国循环杂志, 2023, 38 (03): 237-271.

[4].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23,38(6):583-612.

[5].《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修订版简介 [J]. 营养学报, 2023, 45 (06): 521-524.

[6].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中国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24版) [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24, 43 (06): 419-452.

[7].杨晓光,王晓黎.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准则一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28 (08): 2.

[8].张鑫,王文绢,张润,等. 中国成人BMI和腹型肥胖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22, 26 (07): 750-755.

[9].WU X,QIN Y,CUI L,et al.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high risk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opul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J]. Chin J Epidemiol,2022,43(1):78-84.

[10].KE J Z,LIU X L,WU K,et al. Association of obesity,central obesity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cidence in community residents: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Mod Prev Med, 2020,47(7):1310-1314.

来源: 迈动健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