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轶群 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副主任药师

审核:王业军 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主任医师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很多人听到“骨质疏松”这个词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补钙。确实,钙作为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起到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作用。然而,骨质疏松患者是否必须服用钙补充剂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骨质疏松是怎么回事

在讨论骨质疏松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骨骼的作用。其一是在儿童时期,随着身体发育,骨骼的不断生长会让四肢变得更长,并且骨骼重塑会添加新的骨组织,从而使骨骼能够承载更多力量,以适应身体需要。其二是保存矿物质,尤其是钙。钙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往往保持着动态平衡,它还会参与人体内多种重要生理功能,如神经信号传导、血液凝固、肌肉收缩等。当血液里的钙含量降低时,破骨细胞会分解骨组织,从而将钙释放到血液中;当血钙含量升高时,钙则被成骨细胞回收到骨头里,使骨骼保持正常的密度和结构。

骨质疏松,就是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导致骨骼变薄、变脆,无法承担人体自身重量,从而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70岁以上的老人,如果发生严重骨折致卧床不起,则呼吸功能和肺活量会下降,造成痰液不易排出、积聚在肺部,可能引发致命性肺炎,从而显著增加老年人过早死亡的风险。因此,预防骨质疏松非常重要。

二、导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骨质疏松的发生。首先,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骨骼逐渐老化,骨骼重塑的效率降低,导致骨质减少,骨骼变得多孔、脆弱,骨密度下降。其次,雌激素可以抑制破骨细胞对骨组织的分解,而更年期女性的雌激素水平下降,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其骨吸收功能增强,人体内的骨量也随之下降,骨密度也明显下降。此外,营养支持的力度不够,比如缺乏维生素D和维生素K,也会导致骨骼的软化。

三、钙补充剂并非万能

要想治疗骨质疏松,就不得不提到补钙。服用钙补充剂作为一种常见的补钙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血钙含量,有助于骨骼健康。然而,盲目地补钙有时非但不能保持骨骼健康,反而会增加骨折的风险。一些研究发现,钙补充剂不利于老年人的髋部、腰椎的骨密度,也并不能降低绝经后女性的骨折率,反而可能增加髋部骨折的风险。另有研究显示,额外服用钙补充剂会导致冠状动脉钙化,进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单纯通过日常饮食摄入钙并不会导致此类危害。

这么看来,钙补充剂与食物中的钙有明显区别,通过食物来补钙并不会带来上述不良影响。这是为什么呢?有一种理论认为,钙补充剂进入人体后,大量钙会迅速进入血液中,这种非自然的方式会令人体感到“迷茫”,不知该如何处理这些“不速之客”,于是这些钙“误入歧途”,进入动脉、心脏、肾脏等器官组织中,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肾结石的风险。而食物中的钙与食物天然相结合,在人体中被吸收的过程更缓慢,因此人体知道该怎样处理它,这使钙最终到达它的“归宿”——骨骼。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四、补钙的科学策略

对于本身并不缺钙的人来说,过量补钙反而可能增加身体负担。那么人体究竟需要多少钙呢?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钙1000~1300 mg,备孕期、孕期、哺乳期及55岁以上女性每天摄入1300 mg。一些研究表明,如果适当补充维生素K和维生素D,则成年人每天只需摄入钙600~800mg。同时,人体对不同食物中钙的吸收率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人体对动物来源的钙(乳制品、鱼骨、虾皮等)和西兰花等十字花科蔬菜中的钙吸收率很高,但是卷心菜、菠菜等深色绿叶蔬菜因含有较多植酸,会抑制钙吸收,所以人体对这类食物中的钙的吸收率较差。

总之,骨质疏松患者并不一定要服用钙补充剂。我们应该采取科学、全面的补钙策略,在补钙前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钙摄入情况,避免过量补充,并尽可能从食物中摄取钙,这样才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