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出让你提供闲置银行卡,会给你‘用卡费’,你应该怎么做?”“遇到街边的‘扫码关注送好礼’等活动时,要不要参与?”“向别人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最好在含有身份信息的区域注明什么?”……这些问题,都与个人信息安全、反诈防骗等息息相关。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网络已普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这也让很多不法分子趁虚而入,侵蚀网络空间。他们利用电话、QQ、微信、邮箱等电信网络渠道,作案手段不断翻新,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造成了损失。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诈骗犯罪行为在互联网上衍生出多种新形式,让人防不胜防。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员数量、财产损失数额不断攀升。

在公安部发布的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中,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率最高,占发案的1/3左右;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造成损失的金额最大,占造成损失金额的1/3左右。此外还有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冒充公检法类诈骗、虚假征信类诈骗、虚假购物及服务类诈骗、冒充熟人或领导类诈骗、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婚恋与交友类诈骗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财产安全。

面对猖獗的电信网络诈骗行为,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在重拳打击,并出台了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公安机关等也在全社会推广宣传反电信网络诈骗的知识和理念。为了进一步加大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力度,增强公众的防诈反诈意识,提高识骗防骗技能,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2024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推出了“防范于心,反诈于行”专项答题活动。扫描海报中二维码,即可参与答题!

本期专项答题活动得到了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背景知识

所谓电信网络诈骗,通常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当前,各类电信网络诈骗形式不断翻新,作为普通人,往往一时难辨信息真伪,这时需要坚持两个原则:

理性原则——遇事不慌、克服恐惧、沉着应对。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首先给自己3秒钟冷静一下,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再理性地考虑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如无疑问再采取措施。否则至少通过另外一条途径对信息进行核实,或者至少找一个人商量一下。不能让恐惧心理压倒,不要仅根据一条渠道的信息就匆忙地作出决定。

控欲原则——战胜诱惑、不贪便宜、不耍小聪明。怀着一颗平常心对待信息、分析信息,控制欲望、抵住诱惑,骗子的伎俩就很容易被识破。

同时,坚持“三不要”: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及时报案。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信息,不随意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发现被骗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只要提高警惕,加强自我防范,就能够防止上当受骗。

2024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通过线上形式设置每日答题、限时挑战答题、PK答题、专项答题等不同模式,可让您在碎片化时间利用“小屏”提升科学素养。您还可以通过“测测你的数字科学素养”模块进行自测,了解自己在科学精神与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基础情况。

同时,大赛还将从解读国家战略、前沿科技、社会热点、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应急科普、科学辟谣等不同角度,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展不同主题的专项答题。

来源:北京科协

作者:罗中云

来源: 北京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