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宇航学会、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月球村协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月球日活动在哈尔滨成功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青年学者及学生代表约400余名嘉宾参加活动。活动聚焦“月球 2050:人类地外家园新愿景”主题,共话月球可持续探索和利用。


为纪念人类首次登陆月球表面,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于2021年发起国际月球日活动,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两届。本次活动是国际月球日活动首次在中国举行。

20日下午举行的主场活动上,国际月球村协会主席朱塞佩·雷巴尔迪,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主任于淼分别为活动致辞。来自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美国国务院空间事务办公室、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埃及航天局的嘉宾和代表分别以视频方式致辞。

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一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维也纳工业大学教授桑德拉,伦敦国王学院教授高扬,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斯科尔科沃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叶夫根尼·尼古拉耶夫,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段广仁,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曹喜滨,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孙功凌等出席活动。

活动特别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梅洪元,罗马尼亚首位航天员、国际月球村协会理事、空间探索者协会主席杜米特鲁·多林·普鲁纳留,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姜生元、国际月球村协会理事纳赛尔·阿尔萨哈夫围绕月球探测计划与合作、月球资源开发利用、国际月球日的历史及未来等主题作精彩学术报告。


活动期间举行了月球基地2050国际创新大赛及PDC国际教育联盟小学生创新项目颁奖仪式。于淼、王一然为获奖团队颁发证书。月球基地2050国际创新大赛由中国宇航学会、国际月球村协会、哈尔滨工业大学主办,旨在拓展年轻人对未来驻人月球基地的认知、激发创新思维。大赛聚焦“月球建筑”“月球能源”“月球交通运输”“月面机器人”“宇航员生命与健康”5个主题,吸引了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189支队伍报名参赛,最终来自20个国家的55支队伍获奖。


圆桌会议环节邀请国内外航天领域的专家学者,用线上结合线下的形式,分别围绕月球探测与利用的重要性和经济意义展开了深入讨论,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破冰之道。


活动期间,在中国宇航学会指导下,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29所高校共同发起的2050月球基地高校创新联盟筹备启动。该联盟聚焦未来人类月球基地开发前沿学术方向,促进高校在月球探索中的深度合作,强化月球基地相关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月球探测与开发的可持续性。


同期,共建“月球村”科普活动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外航天领域组织、高校及中学的约200名专家学者、教师和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中国宇航学会副秘书长姜军参加活动并致辞。
活动邀请了太空探索者协会主席杜米特鲁·多林·普鲁纳留,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叶夫根尼·尼古拉耶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孙功凌、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霍明英,为在场嘉宾带来了精彩的报告。


与会嘉宾和代表还参加了技术分组研讨、技术参观、月球基地作品展等多种活动,为探月领域科技工作者搭建了交流合作及展示平台,分享发展成果,共探月球奥秘,服务人类文明。

来源: 中国宇航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