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随着暖湿气流进入云南,又到了菌子漫山生长的时节。“响如鹅掌味如蜜,滑似蒪丝无点涩”,野生菌,这一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味佳肴,以其丰富的口感及独特的鲜味,挑动着古今食客的味蕾。然而,在享受这份自然馈赠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警惕其中潜藏的风险——野生菌中毒。那么准备赴滇品尝菌子的吃货们怎么能更好地认识和防范这一风险呢?

图片

食用野生菌的风险

野生菌的种类繁多,其中不乏一些有毒的品种。这些有毒菌类往往与无毒菌类外形相似,难以区分,因此误食有毒菌类导致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野生菌中毒的主要原因包括:误食有毒菌类;加工处理操作不当;生长环境污染;过敏等。误食有毒菌类是最常见的中毒原因,一些有毒菌类与无毒菌类外形相似,极易混淆。此外,即使是可食用的野生菌,如果加工处理不当,如烹煮时间过短毒素未破坏、未仔细清洗,也可能导致中毒。

图片

野生菌中毒的症状与类型

野生菌中毒的症状多种多样,根据中毒类型的不同,可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光过敏性皮炎型和多脏器损伤型等1。

胃肠炎型”

一般情况下潜伏期较短,中毒者通常在进食毒菌后10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全身无力等症状。一般不伴有发热。这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类中毒类型,临床症状特异性较小。然而如果没有及时识别并治疗,病情发展严重者会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引起周围循环衰竭,危及生命。

神经精神型

潜伏期较短。在出现恶心、呕吐、头昏等胃肠炎表现后较短时间,会伴发精神兴奋、精神错乱和精神抑制等症状。表现为瞳孔缩小、唾液增多、步态蹒跚等体征,伴有烦躁、幻听、幻觉、妄语等怪异行为,少数人还会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豹斑毒伞等部分有毒菌类误食后会出现迷走神经兴奋症状,如大汗、心动过缓等。

溶血型”

中毒者在进食毒菌6至12小时后,除有胃肠炎型表现外,还有贫血、肝肿大等症状。

多脏器损伤

此类型中毒后发病较慢,一般在进食毒菌10至30小时后,中毒者先有胃肠炎型表现,然后逐渐出现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情况,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可出现黄疸、肝区疼痛,进而惊厥、嗜睡甚至昏迷。如中毒严重且未及时干预,对人体损害极大,会引发多器官衰竭,导致休克甚至死亡2。

光过敏性皮炎

叶状耳盘菌等毒菌中含有光过敏毒素,误食后可出现类似日光性皮炎的表现,如面部红肿、灼烧感及针刺般疼痛,严重者会因气道水肿导致呼吸困难的发生。

野生菌中毒的防范与救治

野生菌中毒的防范与救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提高认识

加强对野生菌中毒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野生菌中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特别是在野生菌生长旺盛的季节,要特别提醒人们注意防范。

在采摘野生菌时,要选择熟悉、无毒的品种。对于不易识别的野生菌,最好不要采摘。此外,要避免在污染严重的地区采摘野生菌,以免误食有毒菌类。

正确采摘

加工处理

在加工处理野生菌时,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要将野生菌煮熟煮透,使毒素彻底分解。同时,要注意保持加工环境的清洁卫生,彻底清洗煮沸触碰过生菌类的厨具。

及时就医

一旦怀疑出现野生菌中毒的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护车时,可以采取一些简易的自救措施,如饮用大量温盐水、催吐等,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毒素的吸收。但要注意,如果患者意识不清或已昏迷,上述方法则不能使用,防止患者窒息,一定要等待专业的医疗救治。

野生菌中毒的救治方法

野生菌中毒的救治方法主要包括催吐、洗胃、导泻、对症与支持治疗、解毒剂治疗以及透析疗法等3。

催吐、洗胃、导泻

对于神志清醒的中毒者,可以及时进行催吐、洗胃和导泻处理。催吐可以通过刺激咽喉引起呕吐反射,洗胃可以通过胃管向胃内注入清水或药物溶液进行清洗,导泻则可以通过灌肠或口服泻药促进肠道内毒素的排出。

对症与支持治疗

积极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利尿促使毒物排出。对于肝损害者给予保肝支持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急性溶血、中毒性肝损害、中毒性心肌炎等有一定治疗作用。出血明显者宜输新鲜血或血浆、补充必需的凝血因子。有精神症状或有惊厥者应予镇静或抗惊厥治疗。

解毒剂治疗

根据中毒类型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解毒剂进行治疗。如阿托品或盐酸戊乙奎醚适用于含毒蕈碱的毒蕈中毒,巯基络合剂对肝损害型毒蕈中毒有一定疗效等4。

透析疗法

对于危重症肾衰竭者或大多数毒蕈生物碱的清除有一定作用的患者,可以采用透析疗法进行治疗。

野生菌中毒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正确采摘加工、及时就医以及科学的救治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应对野生菌中毒的风险。让我们在享受野生菌带来的美味与营养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自身的健康与安全。

参考文献:

[1]Wennig R, Eyer F, Schaper A, Zilker T, Andresen-Streichert H. Mushroom Poisoning. Dtsch Arztebl Int. 2020 Oct 16;117(42):701-708. doi: 10.3238/arztebl.2020.0701. PMID: 33559585; PMCID: PMC7868946.

[2]Yang LF, Zhu LP, Li YT, Zhong XB, Chen ZG, Leung KKY, Hon KL. Liver and kidney toxicity caused by wild mushroom poisoning. Hong Kong Med J. 2022 Jun;28(3):271.e1-271.e2. doi: 10.12809/hkmj208892. PMID: 35765737.

[3]Govorushko S, Rezaee R, Dumanov J, Tsatsakis A. Poisoning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mushrooms: A review of the global pattern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Food Chem Toxicol. 2019 Jun;128:267-279. doi:10.1016/j.fct.2019.04.016. Epub 2019 Apr 14. PMID: 30995515.

[4]French LK, Hendrickson RG, Horowitz BZ. Amanita phalloides poisoning. Clin Toxicol (Phila). 2011 Feb;49(2):128-9. doi: 10.3109/15563650.2011.557663. PMID: 21370953.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博士 闻佳

责编:王雪

END

来源: 蝌蚪五线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