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专家:刘相权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器人工程系主任

注册微信“扫码”就能领红包?

“下单”返现领好礼?

闲置银行卡能“生钱”?

转发二维码领礼品?……

为什么你会收到这些信息?你的信息又是怎么暴露的?该怎么防护?这些问题看这篇就够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人信息如同无形的资产,具有极高的价值。然而,信息泄露的风险却如影随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隐患。了解信息泄露的危害,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图虫创意-1069443609863520283.jpeg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信息泄露有哪些途径?

1.网络应用与平台

各类手机应用和网站是信息泄露的常见渠道。在注册账号时,我们常常需要填写大量个人信息,如姓名、电话、住址等。一些不良平台或应用开发者可能未对用户数据进行妥善保管,导致数据被黑客攻击或内部人员非法出售。

2.社交网络

社交媒体是我们分享生活的平台,但也可能成为信息泄露的源头。我们不经意间发布的照片、状态中可能包含个人敏感信息,如定位、工作单位等。此外,社交媒体上的好友关系也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针对性的诈骗。

3.公共无线网络

在公共场所连接免费的无线网络看似方便,但这也存在极大风险。不法分子可能通过设置虚假的无线网络热点,窃取用户在连接过程中传输的数据,包括账号密码、银行信息等。

4.废旧电子设备

淘汰的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如果在处理前未彻底清除其中存储的个人信息,一旦被他人获取,也会造成信息泄露。

信息泄露的危害!

1.财产损失

个人信息泄露可能导致银行账户被盗刷、信用卡被恶意透支,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2.隐私侵犯

个人的生活隐私被曝光,如家庭住址、行踪轨迹等,给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和不安。

3.身份盗用

不法分子利用窃取的个人信息进行冒名贷款、办理证件等,使受害者背负莫名的债务和法律责任。

4.信用受损

信息泄露可能导致个人信用记录被篡改,影响日后的信贷、就业等。

5.可能触犯“帮信罪”

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有哪些措施?

1.增强安全意识

提高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程度,不随意在不可信的平台上提供敏感信息。

2.设置复杂密码

使用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复杂密码,并定期更换。(爸妈记不住可以发给孩子备份嗷!)

3.谨慎使用公共网络

尽量避免在公共无线网络中进行涉及敏感信息的操作,比如重要账号登录、支付宝或微信付款等。

4.定期清理电子设备

删除不再使用的文件和应用,对废旧电子设备进行专业的数据清除处理。

5.关注隐私政策

在使用应用和平台前,仔细阅读隐私政策,了解个人信息的使用和保护方式。(有这个隐私政策的内容,千万好好看看,别不当回事!)

6.启用双重认证

为重要的账号启用双重认证,增加账号的安全性。

个人信息安全是我们在数字时代必须坚守的防线。只有时刻保持警惕,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才能让我们的个人信息免受泄露的威胁,让我们享受安全、便捷的数字生活。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吧,为个人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部分资料来源:人民网科普、平安北京朝阳等

封面、内文图片为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来源: 北京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