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空调,喝饮料,这是夏天正确地打开方式。很多有减肥需求的人会选择无糖饮料,让畅饮变得无负担。无糖饮料真的能帮助减肥吗?对健康有没有影响呢?

今天请到三位食品领域的大咖聊聊这一话题,帮助大家在保持健康的同时实现“饮料自由”。

专家大咖: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王华丽

1. 我们为什么爱吃糖?

科学实验证明,给刚出生的小宝宝吃甜味的东西,他们会表现得很开心。可以说,人类对糖的喜爱与生俱来。

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糖和健康的关系也备受关注。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示,糖不是健康的敌人。糖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生命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1]糖与健康的关系关键在于量,过量摄入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介绍,我国是全球五大产糖国之一。糖不光是食物,还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食糖自给率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一部分。为了健康,要适量摄入糖,但没有必要妖魔化糖。

2. 哪些人需要控制糖的摄入?

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2]根据《中国城市居民糖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显示,我国三岁及以上城市居民平均每日摄入9.1克糖,总体来说并不是很高,但仍需要引起重视。[3]陈君石院士提醒,糖尿病人群和血糖长期偏高的人群不可随意吃糖;肥胖和超重人群需要注意减少糖的摄入。

3. 无糖饮料真的不含糖吗?

钟凯主任表示,饮料产品中糖含量少于等于0.5g/100ml时即可称为无糖饮料。[4]常见的无糖饮料用甜味剂代替糖提供甜味,甜味剂具有甜度非常高、能量非常低的特点,比如阿斯巴甜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左右。但“无蔗糖”只代表不含蔗糖,可能含有其他种类的糖,两者概念不同,不要混淆。就补水而言,首选还是白开水。如果你想喝点甜的又不想增加糖的摄入,可以选择无糖汽水、无糖咖啡饮料、无糖茶饮等产品。

4. 用甜味剂代替糖安全吗?

陈君石院士指出,甜味剂距今已有100多年的使用历史了,其安全性得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众多食品安全机构的确认。我国批准使用的甜味剂经过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系统评估,其安全性经严格论证,毋庸置疑。[5]《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也提倡城市高糖摄入人群选择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替代蔗糖生产的饮料和食品。[6]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甜味剂生产国和出口国,占全球甜味剂产量的75%。[7]像罗汉果甜苷和甘草酸铵这种由食药物质制取的甜味剂,也是我国特有的甜味剂品种。

5. 甜味剂可以帮助减肥吗?

钟凯主任表示,在膳食总量不变的前提下,以甜味剂替代糖可减少糖和能量的摄入,有助于体重管理。但甜味剂不是减肥药,不应夸大它的作用。体重管理取决于总能量平衡[8],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甜味剂上。如果在喝无糖饮料的同时又摄入其它高热量食物,还是会导致总能量摄入超标,增加肥胖风险。

6. 甜味剂会不会导致糖尿病?

钟凯主任表示,糖尿病不是吃糖吃出来的,更别说吃甜味剂吃出来的了。[9]甜味剂几乎不影响血糖,因此可用于糖尿病人的饮食干预。[10]无糖饮料通常不含其他碳水化合物,因此糖尿病人饮用也没问题。但有些无糖食品,比如无糖糕点、饼干,由于含有淀粉类碳水化合物,因此会升高血糖,需要控制摄入量。

7. 纯天然零添加更健康吗?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王华丽指出,食品饮料的安全和健康与是否添加了食品添加剂没有必然关系,所谓“零添加、纯天然”的概念是常见的商业炒作,并不能说明更安全和健康。至于“人工”和“天然”食品添加剂,都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接受科学和严格的风险评估,从专业的风险评估标准来看,二者并没有本质区别。[11]

饮料好喝,可别贪杯,尤其是不要用饮料代替白开水。希望大家都能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智慧选择适合自己的食品和饮料,科学地实现“饮料自由”,度过一个畅爽又健康的夏天!


[1] 《中国城市居民糖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摘要)》,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2] 《WHO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2015)》,世界卫生组织(WHO);《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营养学会

[3] 《中国城市居民糖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摘要)》,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5] 《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2022)》,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营养与健康分会、食品与营养科学传播联盟

[6]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7] 《食糖与代糖的博弈及发展趋势分析》陆婉瑶,赵芸,张思聪,等

[8]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营养学会

[9] 《人类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咨询报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

[10] 《成人糖尿病患者膳食指导》,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