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的发生与发展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常见的环境因素包括户外活动,用眼卫生如读写习惯、用眼距离、采光照明、电子产品使用,以及膳食营养和睡眠等。先天遗传因素不可改变,但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是可以避免和控制的。

1、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不在走路时、躺卧时、晃动的车厢内,以及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写字或使用电子产品。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牢记“一拳一尺一寸”;读写连续用眼40分钟左右要休息10分钟。认真规范做好眼保健操。

2、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尽量减少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和频次,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每次不超过15分钟。使用电子设备学习尽可能选择大屏幕,优先顺序为投影仪、电视、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并保持适当距离;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稍用力闭眼、睁眼,上下左右转动眼球,放松眼睛;看屏幕20分钟后,应抬头眺望6米外远处20秒以上,看屏幕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

3、创造有益于眼健康的学习环境。学习桌椅高度适当,保证学习环境的采光照明。

4、多参加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充分接触阳光可以有效预防近视发生和发展。课间休息要走出教室远眺、活动;增加上学和放学步行时间;保证每天2小时的日间户外活动时间。

5、保证睡眠和营养。营养均衡,注意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深色蔬菜,常吃动物肝脏、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6、关注视力异常迹象。如有看不清黑板、眼睛经常干涩、经常揉眼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家长和老师,尽早到专业机构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矫正,防止近视进一步加深。

来源: 健康科普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