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虫科普·豌豆潜叶蝇】

抓紧查治豌豆潜叶蝇

为探索豌豆田潜叶蝇发生规律,三江平原科普工作室(简称“三平科工”)科研人员在科技小院种植了豌豆,近日发现豌豆有潜叶蝇进行危害,鉴于此,提醒菜农抓紧查治豌豆潜叶蝇。

豌豆潜叶蝇,又称豌豆彩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昆虫,是豌豆田常见的重要害虫之一。除西藏尚未见报道外,我国其他各省区均有发生。5月中下旬开始危害,6月危害最重。成虫具趋光性、趋化性,白天吸食花蜜和叶片汁液、交尾,选择嫩叶产卵,多散产于叶背边缘的叶肉里,尤以近基部的叶尖处(见图)为多。幼虫孵化后即在叶片的上下表皮间蛀食叶肉,叶片正面出现白色线状弯弯曲曲的蛇形不规则潜叶遂道,遂道宽度随着虫龄增大而加宽,导致豌豆叶片光合作用减弱,阻碍豌豆生长发育,影响豆荚饱满,造成豌豆减产。除危害豌豆外,还危害蚕豆、豇豆、菜豆、扁豆、油菜、白菜、萝卜、甘蓝、花椰菜、莴苣、茼蒿、番茄、茄子、马铃薯、大蒜、西瓜、甜瓜等多种果蔬。目前豌豆田生产上对潜叶蝇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农民常使用的杀虫剂有阿维菌素、灭蝇胺、溴氰虫酰胺等。

三平科工科研人员表示,在豌豆生产上,除选茬轮作、深翻灭蛹、消灭杂草、中耕灭蝇、黄板诱杀、灯光诱杀外,用新颖的高效杀虫剂进行控制其危害是目前豌豆田应用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也就是在豌豆潜叶蝇1-2龄幼虫发生初期(潜叶蝇虫道刚开始出现时),或豌豆田有虫株达60%以上时,每亩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4-22毫升,兑水后均匀喷施豌豆叶背1次即可,注意预计1小时之内有雨或大风天勿喷药。



关注作物病虫科普,呵护美丽乡村振兴!

来源: 富锦市城东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