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贵重的象征。辞海中对黄金的解释是:“金的统称,比喻宝贵”。生活中凡是好的和少的,常常冠以“黄金”二字,如“黄金时代”、“黄金地段”、“黄金分割”……,足见黄金有多么宝贵。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正因为黄金在自然界非常稀少,才使得它让人另眼相看。地壳中金元素的丰度(元素在地质体中的相对平均含量)只有4 ppb(mg/t),是常见金属铁、铝、钾、钠、钙、镁的1/10000000;是铜、铅、锌的1/1000;是汞的1/25、铂的1/13、银的1/12。

金在自然界不仅少得可怜,聚集起来成为矿产的机会也很小。金的浓集系数在1/1000左右,而银是200、铜是100。可见,要想如此少量而又分散的金聚集成矿,需要长期的地质作用和适宜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环境。

金矿稀少,可金矿床的类型却复杂多样。有早前寒武纪含金砾岩型(兰德式);含金石英脉型(玲珑式);细粒浸染金矿型(卡林式);金-砷建造(科奇卡尔式);斑岩金矿(团结构式)等。不同矿床,其金矿成因各不相同,一般来说,金矿化与多种岩浆岩有成因联系,但与花岗岩类和煌斑岩关系最为密切。

金矿脉

南非金矿

原生金矿中的含金矿石被风化后,金能以胶体形式搬运,细小的金粒通常在1-100 nm范围内,在水流的作用下,它们有时会令人吃惊地聚集在一起。与金矿床相关地域出现的树枝状金或狗头金多是胶体化学成矿的。

狗头金

在自然界,成色十足的金子是没有的,国际市场出售的所谓赤金,成色达到99.6%;而国内的赤金一般含量在99.2%-99.6%之间,真的是“金无足赤”。我国和国际上对黄金的纯度均用“K金(开金)”表示。1K金相当于含金量为4.167%,例如18K金的含金量为18×4.167%=75%。24K金常被认为是纯金,成色为“100%”,但实际含金量为99.99%,折为23.988K。

K金实际上是以金为基础的合金,其中除金外,还加有铜、银、镍、钯、钴等金属。加入不同的金属及比例,K金呈现不同颜色,含银比例高,色泽就较青;含铜多,色泽为紫红。有人常将白K金与铂金混为一谈,实际上白K金是黄金中掺入银、钯、镍、锌等熔炼而成;而铂金则是另一种天然形成的白色贵重金属。

不同颜色的18K金

黄金贵重,所以正规厂家生产的金饰品都刻有印记,印记内容包括厂家、产地和金含量,如“沈F18K”或“沈F750”都是沈阳某厂生产的18K金饰品。

金的化学性质极稳定,通常不会腐蚀,但金与硫化物的亲和力较强,长期接触,会形成较暗的橙色或棕红色印记。特别是当黄金接触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与之最亲密的汞(水银)的时候,会很快形成白斑。不过,金饰品上的印记可以找专业人员将其在火上加温烧灼,就会完好如初,对其品质没有丝毫影响,的确是真金不怕火炼。不过,常用含汞的化妆品不仅对皮肤有害,也会给金饰品带来小麻烦。

作者:中国地质学会生物演化与地史学团队

来源: 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