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口腔卫生保健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口腔疾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对于一些年龄小的儿童或者智力、身体残障的特殊患儿,往往会有畏惧心理或者哭闹情绪,不能很好的配合门诊形式的口腔治疗。这种情况不仅让家长很犯愁,而且也让口腔医生的治疗变的十分棘手。近年来,随着国家“热爱科学、崇尚创新、两翼齐飞”健康中国理念的持续推进,“舒适化治疗”的理念和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治疗。其中儿童牙科全麻技术将麻醉技术和儿童口腔治疗技术相结合,秉承安全、无痛的理念,完美的解决了孩子看牙不配合,家长很犯愁,医生无对策的困境。“一觉醒来,牙齿洁白”已不再是脑海中的画面!儿童牙科全麻技术作为儿童诊疗的终极武器,一次性解决孩子口腔问题,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促进家庭和睦有着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牙科全麻技术?

指使用麻醉药物(吸入气体或注射药物,或吸入注射联合使用)使患者进入无意识状态,完全没有自主保持生理功能的能力,在严密的监护下,实施牙科治疗的一种行为管理技术,这项技术由经验丰富的口腔医生、护士和训练有素的麻醉师共同完成。

通俗来讲儿童口腔全麻技术就是在全身麻醉(简称全麻)下对存在口腔疾病的儿童进行一次性的口腔治疗和口腔预防保护的一种手术方式,这种手术一般在门诊手术室进行,往往不需要住院治疗。同时,在术前评估、术中操作、术后苏醒的整个过程中,口腔医生、护士、麻醉医生会组成一个团队,强强联手,严谨协作,保障手术的安全、平稳进行!

哪些孩子适合做“全麻治疗牙齿“的手术呢?

1. 年龄限制:3岁以上患儿。3岁以上孩子神经系统、代谢系统等基本发育完成,对于麻药和手术都有很好的耐受度,安全性较高。

2. 牙科恐惧症患儿:患儿在牙科治疗中所持有的忧虑、紧张或害怕心理及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躲避治疗的情况。

3. 牙齿龋坏较多且身处外地或者时间不充裕的家长和儿童:儿童牙科全麻技术最主要的优点就是经过一次麻醉尽可能一次性解决口腔内的问题,减少患者诊疗周期,节省家长宝贵的时间。

4. 患儿有智力或全身疾病问题,无法配合治疗,包括脑瘫、自闭症、智力发育迟缓等患儿。一般这些儿童正常生活特别是口腔护理都比较困难,儿童牙科全麻技术非常适合解决这些患儿的口腔问题。

5. 麻醉前评估合格:牙科全麻技术开展的前提是良好的且符合麻醉的身体状态,虽然全麻过程风险极低且可控,但需要家长在术前告知医生儿童的健康状况,并完成医生要求的检查项目;只有可以耐受手术、符合全麻指标的儿童方可进行手术。

儿童全麻手术解决哪些口腔问题呢?

儿童牙科全麻技术治疗的口腔问题涵盖门诊口腔治疗所有的基本问题,治疗包括对龋坏的牙齿进行充填、牙冠修复;对牙髓炎、根尖周病的牙齿进行牙髓治疗(根管治疗、活髓切断等);当然还有一些拔牙、间隙保持和开窗牵引以及唇舌系带修整等外科问题。预防性治疗包括涂氟、窝沟封闭、预防性充填等。可以说,麻醉一次不容易,术中一定会尽可能解决所有口腔问题,并对今后可能出现的牙齿问题提前做一些预防和保护。

儿童全麻手术会影响智力吗?

目前,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是全身麻醉是否会对孩子身体发育或者智力产生影响吗?首先我们从年龄上看,我们一般会选择大于3岁以上孩子作为手术适用人群,避开孩子3岁以前的快速生长的黄金期。其次从麻药使用和代谢来说,目前全麻采用的麻醉方式为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术中通过静脉注射及肺部吸入麻醉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神经中枢——大脑,阻断神经突触间的生物电传递,达到抑制患儿意识,阻断痛觉传递的目的。这种阻断是可控而且是可逆的,其对神经接头的影响是一过性的,随着手术的结束,麻醉药会排出体外,吸入麻醉药会经肺部以原形排出,静脉麻醉药也在体内转化为无害物质随尿液排出,而神经功能随之得到恢复,不会遗留“影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麻醉药为丙泊酚,其作为一种药物有一定副作用,有些小孩在术后恢复期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是因为小儿的代谢率低,排泄功能差,患儿血液中仍残留一定麻醉剂所致。该现象是麻醉药物正常代谢过程,家长无需多虑。最后从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来看,如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和麻醉科夏斌团队,用中国-韦氏学龄前和学龄初期智力量表(城市版)对一些应用牙科全麻技术的患儿进行智力测评。结果显示,使用七氟醚、笑气、丙泊酚对4.0~6.5岁儿童所进行的2~4h的全麻下牙齿治疗在短期内儿童的韦氏智力量表评分没有下降。

儿童牙科全麻技术因其卓越的优点成为常规行为管理方法无效患儿的最常用的行为管理方式,近年来受到世界各国儿童牙科医生的关注和认可,公众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其主要原因是认识到儿童口腔疾病对儿童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和强制下牙齿治疗对儿童身心发育造成的损伤,社会、家长及牙科医生对此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只要术前严格把握适应证并进行完善的术前评估,由技术过硬的团队运用正确的麻醉方法,那么实施全身麻醉下儿童牙科治疗是安全和可靠的!

来源: 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