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世界上第三大农作物,仅次于水稻和玉米。小麦也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中国种植小麦有近5000年历史。我国小麦产量基本稳定,总产量逐年缓慢增长。但我国小麦结构性短缺,优质高筋高蛋白小麦主要靠进口。另外,当前我国小麦生产面临种植面积增加困难、气候变化带来的灾害频发和病害流行等突出问题,小麦产量持续提升和稳产保供仍是我国小麦产业发展长期面临的紧迫任务。

众所周知,“种业是农业的芯片”,而种质资源则是芯片中的密码。怎么提取这些密码,重组再利用,正是农业科技工作者们需要着力攻克的。

“十二五”以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种质资源创新团队在种质资源引进和收集方面,先后收集了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近万份,极大地丰富了江苏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库藏小麦种质资源数量。并通过规模化种质资源精准鉴定,筛选出抗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优质及高产相关种质资源600余份,为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奠定了坚实资源基础。

采用单花滴注法,连续2年鉴定了1147份小麦种质资源的赤霉病抗性。在此基础上系统解析了优异种质的遗传基础,发掘优质、抗病新基因13个,实现从“种质资源”到“基因资源”的突破,为优质抗病分子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最终利用分子标记选择和多基因聚合进行快速种质创新,创制优质、抗病新种质31份,通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10份,累计推广400多万亩,其中宁麦资126和宁麦资119于2022年被列入江苏省主推品种,正发挥骨干品种作用,有效解决了将优异种质资源转化为可供育种直接利用亲本材料的难题。

图1:单花滴注法鉴定小麦种质资源赤霉病抗性

图2: 分子标记法检测小麦抗赤霉病基因

图3:采用聚合Pm21和优质(5 10)亚基选育强筋、抗白粉病小麦品种

团队除了自身进行挖掘利用外,还积极通过优异资源展示和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进行种质共享,先后向60家单位共享优异资源6840份(次),受惠单位利用共享种质育成新品种35个,累计推广超6000万亩,其中扬麦25和镇麦12多次获评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有效解决了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问题,促进了小麦产业的持续发展。

表1:部分共享利用单位名称及份数

近期,为展示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成效,进一步推动小麦优异种质资源的共享利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江苏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于5月下旬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前夕,依托国家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基地召开了小麦优异种质资源展示会。来自淮安春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泰州金太阳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扬州市扬子江种业有限公司等种子企业、种质资源用户及相关管理人员100多名代表进行了现场观摩。

时值小满节气,六合基地试验田里的小麦也饱满得刚刚好。“这一片是宁麦资212,中抗赤霉病、抗白粉病、中强筋、大穗大粒;这一片是富硒品种;再往前走可以看到豫农908也是一款优质强筋小麦……”跟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种质资源创新团队专家的脚步,与会人员在麦田里穿梭进行田间观摩。时而相互交流,时而俯身拍照,这样近距离的观察让育种人员和生产者对部分优质、抗病(逆)种质资源和创新种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近年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基地立足自身入驻农业科研团队多、农作物类型多样、技术及成果产出频繁等优势,积极主持或引导支持开展各类面向“三农”的科普活动和科技推广活动,社会影响越来越大。

来源: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