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古生物化石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国民明星,其中1.9-1.5亿年前中晚侏罗世有一个位于中国北方的古生物化石群,因地界横跨河北,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东部,对应于古代燕国辽国地区,得名燕辽生物群。燕辽生物群化石宝库发育了精美的水生和陆生化石,包含成员复杂的昆虫群,“水下吸血鬼”燕辽鳗,长羽毛的恐龙、翼龙,两栖动物,哺乳动物,史上最古老的银杏等等。

近些年,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地区发现大量重要的燕辽生物群动植物化石,青龙地区中木头凳和干沟地区又成为最主要的俩个化石采集点,化石的逐步发掘与研究为了解侏罗纪时期的古环境提供了重要贡献。

图1 青龙县木头凳与干沟位置示意图

1 青龙园的扛把子

①犀利的翼龙君

翼龙取名自有翼的蜥蜴,是恐龙和鳄类的近亲,身为占据中生代天空的霸主,翼龙视觉发达,食用鱼虾,昆虫,水果等。青龙霸王沟目前产出4种翼龙化石,它们的形态怪诞又美丽,可谓是相当犀利:

邦氏中华大眼翼龙拥有一对圆亮的大眼睛,扁宽的嘴巴,嘴巴里长着尖小的牙齿,短短的尾巴,活像是一只青蛙长出了皮膜双翼,它的体型还没有鸽子大,身体上覆盖的一层短毛证明它属于温血动物,捕杀昆虫这样的小型猎物。

潘式长城翼龙骨骼精奇,体型较小,算是喙嘴龙亚科中的小弟弟,有尖长的脑袋和带骨片的尾巴,霸气的双翼展开时约为47.5cm。

木头凳树翼龙没有牙齿,头部短宽,虽属于蛙嘴龙,但却拥有喙嘴龙细长的尾巴,如此在不同种群中反复横跳的身体特征奇观使得确认蛙嘴龙系统发育位置更复杂。

郭氏青龙翼龙头骨呈三角形,下颌骨尖端逐渐变细,稍微向上弯曲,牙齿锋利,牙间距较大,翼骨非常短。它的存在表明晚侏罗世出现典型的翼手龙类以及鼠吻龙的进化停滞。

图2 青龙县翼龙复原图及化石正模标本图 :a邦式中华大眼翼龙b潘氏长城翼龙c木头凳树翼龙d郭氏青龙翼龙

②大胆小贼兽

早期的哺乳动物在侏罗纪时期发展出更为进步的贼兽类,青龙干沟产出的阿霍氏树贼兽,双钵翔齿兽和霸王沟产出的金氏树贼兽都属于发育皮翼膜的滑翔贼兽。

贼兽上下臼齿相互咬合,具有研磨的功能,因此有推断贼兽是哺乳动物中最早的食素者。它们四肢纤细修长,趾骨十分灵活,具有抓握能力,可见是十分擅长攀爬的小家伙,巨大的皮膜帮助它们在树丛中滑翔十至数百米穿梭进食。此外,超越爬行动物的是,贼兽的中耳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三块听小骨结构,有助于贼兽的听力或咀嚼。

依赖于身体特性,这类夜行生物可以“贼快地”进食与躲避天敌,甚至贼兽的化石标本基本都是零散的,这一切都给小贼兽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图3 青龙县贼兽复原图及正模标本图:a金氏树贼兽b阿霍氏树贼兽c双钵翔齿兽

③非主流的恐龙美女

青龙南石门产出的兽脚类恐龙:奇翼龙与巨嵴彩虹龙和鸟类亲缘关系相当近,体现了恐龙试图征服天空的一次另类尝试。

奇翼龙属于学习飞行的擅攀鸟龙类里的奇葩:没有正羽,取而代之的是棒状软骨支撑起的皮膜,打破了翼龙和恐龙外形的区别界限。牙齿仅存在于嘴的前端,上颌牙齿更是暴露在空气中,毕竟美人三分龅。它营树栖生活,基本“不走寻常路”,但后肢肌肉发达,可以奔跑。

巨嵴彩虹龙是迄今最早具有不对称飞羽的生物,拇指上还发现了目前已知最早的小翼羽,这对飞行演化至关重要。它头部和胸部的羽毛十分鲜艳,大大的尾羽呈芭蕉叶状,行动时如同美女翩翩起舞。

图4 青龙县兽脚类恐龙复原图及正模标本化石图a奇翼龙b巨嵴彩虹龙

2 青龙园的美丽秘诀

研究人员通过对丰富的昆虫群化石进行生物学分析,根据它们的习性总结出燕辽生物群生活在水体丰富,土壤营养,植被茂盛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温暖潮湿的环境孕育出千姿百态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青龙燕辽生物群大部分化石完整清晰,很多精细结构被保存下来。化石所处的髫髻山组地层含有大量的火山岩,夹杂着火山碎屑岩及沉积岩,髫髻山组从老到新明显的岩性变化体现出中晚侏罗纪时期青龙区域火山活动间歇式喷发、间歇期沉积。而当时正处于燕山运动时期,因此可以推测,华北克拉通构造运动引起了周期性的火山活动,导致生物群迅速死亡并进行埋藏,进而形成一幅幅保存完好的化石图册。

图5 青龙县髫髻山组火成岩

3 青龙园的心声

青龙燕辽生物群研究的开展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远古生命的存在,更能够了解到它们的生息范围,生存策略等,意识到古代生物与现代生物之间的联系。生物甚至地球的演化长期且缓慢,重视对青龙古生物群的研究将为科技的发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人类的生存提供更大的价值。唯有知来处,方能识归途。

来源: 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