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究竟指哪条道?

作者:潘剑彬 马全宝 董彦雷

这首诗是李白袭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赠友诗,全诗想象奇特,笔意纵横,豪放洒脱。诗人大体按照从古及今,由秦入蜀的线索来写。从“噫吁嚱”到“相钩连”,叙述了蜀道的起源,用古蜀国和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点染了离奇的色彩,为全诗定下豪放的基调。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使人听此凋朱颜”极写山之高危,不仅用“高山接天”“冲波回川”直接描写,又借“黄鹤”“猿猱”反衬,还想象行人如果身处其中的紧张和艰难,只能“以手抚膺坐长叹”。至此,蜀道之难行似已写到尽头,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将读者带入一个古木荒凉的世界。最后写蜀中要塞剑阁,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心。

蜀道在哪?

“蜀”字初见于商代的甲骨文,像大眼睛的虫子。后来四川盆地又得名为“蜀”。“蜀道”广义上说,可以指通往四川的道路,但狭义上说,“蜀道”具体是指连接陕西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四川盆地的道路。目前能考证的广义蜀道有:秦蜀、龙蜀、滇蜀、鄂蜀和茶马古道。蜀道涉及陕西西安,四川广元、绵阳等11个城市,全长1000多公里。汉中地区的蜀道贯穿南北,记录着三千年来的历史变迁。

蜀道的前世今生

蜀道是古代秦、蜀两国之间的道路,是古代关中通往汉中、巴蜀的道路,从秦惠王伐蜀算起,蜀道至少存在了三千多年。春秋战国时期,蜀道被称作“栈道”,而“蜀道”这一名称最早见于三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中。

三国时诸葛亮高度重视对蜀道的建设与维护,巴蜀地区一直为曹操、刘备两军争夺,并发生了著名战役——汉中战役,这场战役促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也见证了蜀道重要的军事地位。蜀道也是汉唐时期长安、洛阳通向四川的道路,是全国交通的动脉。

蜀道是中国古代联结中原与西南的重要节点,尤以战国时期、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唐至北宋、南宋与蒙古对峙期间利用最多,并主要作为军事通道存在。

现在秦巴山区沿袭着七条古栈道,其中秦岭有四条:故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以及巴山中的三条栈道:荔枝道、米仓道、金牛道。李白《蜀道难》所描述的便是金牛道,而其中最著名的一条蜀道,是唐玄宗派快马为杨贵妃运送荔枝所走的荔枝道。

蜀道本是地理概念,当人们处于它特有的地理空间并被不断刺激下,逐渐形成了“蜀道”这一文学形象,并以“蜀道难”的形式出现。我国古代有关“蜀道”的诗词不计其数。2011年,蜀道申遗在四川广元启动;2016年1月,四川省将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邛窑遗址、王建墓、朱悦熑墓和明蜀王陵墓群等七处文化资源纳入蜀道,并申请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蜀道作为四川与中原联系的要道,是中国道路发展的见证,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来源: 北京建筑大学 潘剑彬 马全宝 董彦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