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年前的清朝车库都咋用?分析百年王府马号建筑

作者:李春青 杨礼宏

在我国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中,以清朝历史背景的电视剧占比很高,从《戏说乾隆》到《还珠格格》再到清廷宫斗剧《甄嬛传》,广受大众关注。这些剧除了能对清代历史背景所展现的历史波澜和人文精神有所感悟,还能了解那些历史人物的生活方式与生活场景。王府作为清代北京特有的一种分布集中、特色突出、规制系统的传统建筑,在北京古都风貌中不可或缺,王府除了那些负责礼仪行政居住功能的建筑外,还有一类附属建筑能进一步帮助我们揭示王府日常的衣食住行状态,那就是王府马号建筑。王府附属建筑马号作为清朝擅长骑射的满族统治者不可缺少的王府建筑有机组成部分,是王府专门养马的房子,其在选址、布局与建造上都具有独特特点,反映了王府建筑的丰富性、生活性与独特性。

在《啸亭续录》卷一中列出了清代对于马的几种用途,一是王府的王公贵族原都是游牧民族,重骑射,骑马是清代八期子弟的基本素质。清代的满族、蒙古族、汉族八旗中的社会上的士人和官吏都要学习射箭骑马,即“国家以弧矢定天下,凡八旗士大夫无不习弓马,殊有古风。”就连王爷们到达一定的年纪都要进行骑马的考试,所谓考封爵位。二是马是祭祀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在重大礼仪宴会中有骑木马进行祭祀舞蹈的情况。“国家肇兴东土,旧俗所沿......扮八大人骑禺马作逐射状,谓之《庆隆舞》。列圣追慕祖德,至今除夕、上元筵宴皆沿用之。”三是觐见皇帝上朝骑马之用。也就是所谓的“赐朝马”,明代规定大臣都需从左右长安门步行到午门,从来没有规定禁门内可以骑马。清代国朝定制确定,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皆可以乘马进入禁门,至景运门下骑,而大臣们还是按照明制。另外,当时的王爷们除了坐马车和骑马外,也把赛马作为炫耀财富的“买脸”活动 。因此,在清代北京的王府中设置马号建筑原因也就非常必要了。

经过查阅历史文献资料和现场调研,北京现存的王府马号建筑遗址有摄政王府(醇亲王府北府)马号、恭亲王府马号和庆亲王府马号三座。本文以摄政王府马号建筑为例,向大家展示马号建筑的院落格局和利用历史。

摄政王府马号可以说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王府马号之一。王府马号位于府东,地址为西城区什刹海后海北沿43号。其坐北朝南,为两路单进院落,总占地面积约为5471平方米,文物建筑面积约为1036平方米。东跨院有正殿三开间。正殿南有月台。东西厢房位置各都已经改建为两座新的1-2层的仿古坡屋顶建筑;正殿东西两侧和北部各有新建的1层建筑;院南的倒座房已经被改建过,但还是仿古建筑风格。西跨院有正房八开间,东西厢房各九开间,院中有东西平列的两座房,其中西房六开间,东房三开间,西院有倒座房一排,大门一座。西跨院的建筑均采用硬山合瓦屋面,院内仍保存有石马槽一个、影壁一座和三棵古槐树(图1)。

图1 摄政王府马号格局变迁图

(来自:1750年《乾隆京城全图》、1959年北京卫星影像图、2016年北京卫星影像图)

摄政王府实际是醇亲王府北府,该府的府第部分为国家宗教事务管理局,府西的王府花园为宋庆龄故居。马号东南不远有大藏龙华寺,是该王府的家庙。乾隆五十九年(1789年),乾隆封其第十一子永瑆为第一代成亲王,据《燕都丛考》记载,当时皇帝将此处的大学士纳兰明珠的府第赐给他按规制改建为成亲王府,府东为马号;光绪十四年(1889年),慈禧将成亲王府转赐给醇亲王奕譞,于是奕譞从西便门东侧太平湖边的醇亲王府南府搬到成亲王府作为新府,即醇亲王府北府。奕譞死后,其子载沣承袭爵位;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溥仪登基后,封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故醇亲王府北府又称摄政王府,马号也就被称为摄政王府马号;1928年,该府马号由北京私立聋哑学校使用;1952年,该学校更名为北京第二聋哑学校;1989年,摄政王府马号被公布为北京市西城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左右,聋哑学校搬出。目前,马号院内宅基地及文物建筑产权归西城区教育委员会,空院及其他建筑产权归北京兆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图2)。

图2 摄政王府马号现状照片(自摄)

图3 摄政王府马号现状照片(自摄)

摄政王府马号作为清朝时期北京城内重要的文物建筑,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是研究清代社会生活和交通出行方式的重要实物资料。从王府出行的角度来看,马号的存在体现了当时社会上层阶级的出行习惯和对马匹的依赖。随着时间的流逝,虽然马号的原始功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它作为历史遗迹,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对摄政王府马号的保护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清代的出行文化和社会生活,也能够为现代城市规划和交通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同时,通过对这些文物建筑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教育、旅游和文化体验的新空间,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北京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来源: 北京建筑大学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