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桥与腾桥

作者:王锐英

何谓地桥和腾桥?

阅读《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 卷二十一 山川》,看到有“地桥”和“腾桥”一说。何谓地桥和腾桥?让我们先看原文:“青河,一在滦州(现今河北省唐山市东边的滦州市)南二十里。源出州西五子山东五里,有大泉沸腾。流径州南八里,曰八里河,又经料马台、邱官营,伏入地中,俗名地桥。……又西南经破桥,……又南至公安桥,又西南四十五里至蚕河口入海。”(P52-53)不仅“地桥”待解,还有一座“破桥”,可能真是座破烂之桥吧。再查《乐亭县志 卷一 山川(三)》,其中记载:“青河,一在滦州南二十里。源出州西五子山东五里,有大泉腾沸。流径州南八里,曰八里河,又经料马台、邱官营,伏入地中,俗名地桥。又东南二里经阎家庄,复现为龙溪,乱泉突涌分为二派。......”看来,这“座地桥”应该是地下河。能够留下地桥之桥名,一定是河水伏流地下的入水洞口和出水洞口比较显著,也比较大,形似桥梁之故。

有伏水地下的地桥,是不是就应该有扬水天上的天桥呢?

再看《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 卷四十二 津梁》:“广利渠,在唐县(今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西边)西南,金太(泰)和六年(1206年)所开。……明万历中(1600年前后),知县杨一桂复浚之,建九闸以时蓄泄。又于雹水村架木为槽以过水,号为腾桥。凡浚渠七十里,历村落三十有八,分析(分流)闸渠二十有五,溉田无算。”(P53-58)该书还记录:“腾桥,在唐县西三十里雹水村南。明万历中建,柱纵三行、横九行,相去各七尺许,长五尺、宽一丈五尺。”“腾桥”原来就是渡槽,因其腾空而起,故名。这座渡槽建于420年前,下部为三列九排木柱支撑。纵向每跨长五尺约1.56米,九行八跨,渡槽总长12.48米;横向柱间距七尺许约2.3米,三行两跨,宽4.6米加一柱直径。渠宽一丈五尺,合4.67米。渡槽的历史悠久,以欧洲和中亚地区的石砌渡槽闻名于世。中国古代的引水渡槽可能很早就有,如《水经注 渭水》记载:西汉长安以“飞渠引水入城”。但记载最具体详细的应该是这座建于明万历年间的腾桥,高度不知,但渠道宽度达到了4.67米,应该是古代最宽的、过水量最大的渡槽了。中东和西方古代渡槽没有这么宽大的。而且腾桥渡槽还是木制的,又宽又长,如何防止漏水也是当时一项高技术。

北京山区的钢筋混凝土渡槽


北京怀柔范崎路石砌渡槽

来源: 北京建筑大学王锐英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