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是无忧无虑的,没有烦恼,多关注孩子身体健康和学习问题就可以了,心理方面能有什么问题。 然而数据表明,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为17.2%,重度抑郁为7.4%。此外,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 这份数据在警醒家长,青少年儿童正面临严重的“心理危机”。 可能有些家长就会问了,为什么孩子会有心理问题?我该怎么分辨孩子是否出现了心理问题?如果有,我又该怎么做呢? 考试焦虑

13岁的小C在升入初中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经常感到焦虑,而最直观的表现抖腿、心慌、睡眠不足,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喜欢抓自己的手臂,有时甚至会抓破自己,这种行为已经逐渐变成习惯,一有点焦虑的情绪就会抓自己。

妈妈非常担心小C的问题,带他来到杭州复旦儿童医院做检查评估,经过张萍医生的诊断检查,小C患有考试焦虑和明显的强迫症。 其实成年人在面对过高的压力时,长久以往也会产生焦虑和恐惧,在一些考察和工作来临时,内心会产生恐惧,和对应的反应和表现。 而孩子在人格还未健全,内心不够强大的情况下,面临压力的时候会慢慢产生焦虑,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儿童不懂得如何排解和转移自己的问题,焦虑会越来越严重,就像小C这样,就会出现伤害自己的行为。 儿童焦虑的表现

焦虑的类型分为很多种,但当孩子出现焦虑情绪的时候,多少会有相同的表现: ●幼儿表现为哭闹、烦躁、情绪不安; ●学龄前儿童可表现为惶恐不安、哭泣、失眠、食欲不佳等; ●学龄儿童则会出现失眠、心慌、上课思想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害怕去学校或者不想写作业、不愿与同学及老师交往,喜欢哭泣、不爱吃饭、不爱说话、精神恍惚,严重情况下会出现伤人或自伤行为、呕吐、四肢僵硬等情况。 引发焦虑的原因

遗传因素一个家庭成员患有焦虑症,那么TA的孩子患有焦虑症的概率会非常大。有数据资料显示,大约15%的焦虑症患儿的父母和同胞也患有焦虑症,像小C来我院检查时,医生发现,妈妈也同样有考试焦虑。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孩子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毕竟是孩子日夜生活的地方,如果是单亲家庭、父母对孩子缺少关爱,或是父母感情不和,家庭氛围紧张或者父母教育方式严苛,对孩子的期盼过高,孩子都会出现焦虑的情绪。 学校因素很多孩子容易出现学业方面焦虑就是因为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当,学习任务过重、或者作业太多、经常上补习班,娱乐及睡眠时间少,时间久了就会形成焦虑症。 自我因素有些孩子对自我要求或高,任何事情都要做到完美,太在乎自己在他人和父母严重的形象,就形成了焦虑症,有新的挑战时就会担心自己做不好。 想了解孩子到底是什么原因出现的焦虑情绪,一定要进行系统专业的心理评估,找到根本原因才能进行干预。 像小C出现考试焦虑的情况,想找准原因就需要对他进行全面评估,老师表示,首先需要了解他的身体状况、疾病史、个性特色包括智力发展水平、社交能力、生活环境等等,找准焦虑情绪下潜在的问题。 如何去改善小C的焦虑问题?老师告诉家长,每个孩子的问题和发展特色都是不同的,心理干预工作都是因人而异,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制定对应的短期或者长期计划,比如小C的自伤行为急需缓解,那么就需要针对这个情况尽早去干预,缓解焦虑行为,再长期的进行疏导,将孩子的心理调整到良好状态。

来源: 看天下,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