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1.1香蕉作用及价值

香蕉(Musa nana Lour.),芭蕉科芭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历代本草书籍中均有记载,如《日用本草》中记载了香蕉具有治疗热病烦渴、肺燥咳嗽、便秘、痔疮的药用价值;香蕉为世界四大水果之一,产量高分布广、果肉营养丰富、香甜软糯,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国际水果进出口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传说佛教先祖释迦牟尼,由于吃了香蕉后获得了智慧,因此香蕉又称“智慧之果”,也称香蕉为“智慧的源泉”。香蕉以几内亚所产个儿大,每只在1千克以上,蒸熟后食用,味如猪肉,所以有“猪肉香蕉”之称。

在我国,香蕉是一种重要的多用途作物,除了鲜食外,还可以加工成果汁、果酱等产品,还具有抑制真菌、细菌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人们的胃、肠道和消化功能,可以预防便秘、贫血和中风。随着各地对水果生产的重视,我国香蕉产业链不断扩宽,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市场需求的拉动下,香蕉产业已成为我国热带地区果农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2国内外现状

1.2.1世界现状

香蕉,原产于亚洲东南部,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经济和粮食作物,广泛分布于全球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与苹果、葡萄和柑橘被列为世界四大水果。全球有130多个国家/地区种植香蕉,目前全球香蕉主产国家/地区有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厄瓜多尔、菲律宾。

香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中仅次于小麦、玉米和大豆。根据FAO数据显示,2011年~2021年,全球香蕉收获面积基本稳定在8000万亩左右,最小值为2018年的7539.61万亩,2021年全球香蕉种植面积为8005.29万亩,同比较2020年(7878.72万亩)增加了126.57万亩,增幅约1.6%;得益于单产水平的不断提升,香蕉产量整体呈正增长态势,2021年全球产量为12497.86万吨,同比较2020年(12139.78万吨)增长了358.08万吨,增幅约2.95%。

1.2.2中国现状

中国是香蕉原产地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香蕉是我国南方和西南各省区产销量均位居前列的优势水果,在区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现阶段我国香蕉消费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年香蕉消费量约1300~1400万吨,人均消费为9.69千克,低于全球人均的15.4千克。随着国内物流和保鲜技术的不断进步,消费者群体范围大大扩展,未来消费量将持续增长。

中国香蕉产区分布于北纬18至30度之间,以北纬22至23度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为主要经济栽培区域,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近年来,贵州、四川、重庆也有少量栽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香蕉种植面积达505万亩,收获面积467万亩,产量达到1177.68万吨。其中广东产量居全国第一、达480多万吨,广西壮族自治区香蕉年产量约300多万吨,云南约200多万吨,海南约115万吨,福建约46万吨。

2、香蕉癌症

2.1香蕉枯萎病危害

香蕉枯萎病是香蕉种植生产过程中最致命性的病害。感病的品种(如大密歇尔,CrosMichel)所表现的外部症状如下:成株期病株起初在下部的叶片及在外边的叶鞘先呈现特异的黄色,这种黄色病变初表现于叶片边缘,后逐渐向中肋扩展,发病后的叶子迅速萎蔫,叶柄在靠近叶鞘外折曲下来,在几天之内,其他叶子相继下垂,由黄色变呈褐色而干枯。也有一些叶子没有变黄便垂挂下来,倒挂于假茎的四周。一般假茎中心的最后一张顶叶,往往很迟伸出或不能抽出。经过一段时间后,整株枯死,形成一条枯杆,倒挂着干枯的叶子。有些病株假茎外面近地面处起,还常表现一条或长或短的纵裂缝。

香蕉的各个生长期,从幼小的吸芽至成株期都能发病。由于各个生长期土壤类型等情况的不同,外部症状也有些差异;病原菌的不同小种,也会导致不完全相同的症状。香蕉枯萎病传染性强、破坏大、很难有效治理,被形象地比喻为“香蕉癌症”或者“香蕉艾滋”。

2.2克服香蕉枯萎病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简称热科院品资所)是我国从事香蕉等热带果树产业化配套关键技术研究的国家级科研单位之一。该所果树研究中心针对香蕉枯萎病这一制约香蕉产业发展的关键难题,在抗病新品种选育及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方面展开了系列研究,并取了重要成果。2024年4月28日,热科院品资所培育及研发的的抗枯萎病品种“宝岛蕉”以及“抗香蕉枯萎病品种关键栽培技术”分别入选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

2.2.1宝岛蕉

由台湾“新北蕉”组织培养变异后代中选育而成的抗香蕉枯萎病品种,该品种果梳整齐,果串首尾均匀,生果果皮青绿色,催熟后金黄色,果肉淡黄色,可食率在65%以上,口感细腻,甜度、香味适中,风味佳,货架期长,耐贮性好。在海南生长周期一般为330~360 d,高产蕉园单株产量达30.0~35.0 kg,每公顷可达72000.0 kg左右。中抗香蕉枯萎病,田间枯萎病发病率<5%,综合品质优良。适宜在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及东南亚国家种植。该品种已连续两年(2023,2024)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目前国内种植面积50万亩以上,累计推广面积130万亩以上。

香蕉新品种——宝岛蕉

2.2.2抗香蕉枯萎病品种关键栽培技术

该技术以我国主要的抗香蕉枯萎病品种为核心,针对抗香蕉枯萎病品种生育期长、营养规律不明确以及容易露头等问题,在“土壤改良+灭线虫+少动土+平衡施肥 ”的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基础之上,研发并建立了肥料供应与作物养分需求同步的养分同步供应方案,发明了能够克服香蕉长期定植时容易出现露头且位置不整齐现象的“定向低位二次留芽方法”。该技术实现了在香蕉生产中良种配良法、生产生态协调发展。有效解决了我国香蕉种植区枯萎病不断蔓延、蕉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及 pH 持续下降、果实品质下降、生产效益低等问题,促进了种植户增产增收,为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

同步营养施肥技术

注:红色芽为第一次留芽时所留取的一级芽,绿色芽为第二次留芽时从一级芽周边留取的二级芽, 也是最终将作为下一造结果母株,最终留取的芽尽量保持在同一直线上。

定向低位二次留芽技术示意图

来源: 热科-热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