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你已经逛过博物馆了?或是计划要去逛博物馆?还是此刻正在逛博物馆呢?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兴致勃勃地预约了博物馆,到了博物馆之后,没逛多久就感觉很疲惫,脚疼、腿痛、注意力涣散……甚至不想再看下去。你说奇不奇怪!明明自己很想逛博物馆,怎么没逛多久就累了呢?

别担心,你可能只是在经历“博物馆疲劳”。

图片2.jpg

2024年5月1日,游客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排队进场(来源:新华社)

01 什么是博物馆疲劳?

博物馆疲劳(Museum fatigue)指的是由于在博物馆和类似文化机构中体验展品而引起的身体或精神疲劳状态。生理上的具体表现包括脚掌疼痛、小腿肿胀;心理上的具体表现包括情绪焦躁,甚至心生厌恶,想要离开。

早在1916年,波士顿美术馆的本杰明就提出了博物馆疲劳的概念[1],他认为博物馆疲劳主要是由于博物馆展品的展示方式导致的。他提出博物馆应进行改进,如:

立柜应该更高,以减少弯腰的需要;

平面或桌面展示柜应该更窄,以减少侧身弯曲的努力。

通过改进展示柜的设计和展示方法,博物馆可以更完美地履行其作为宝藏守护者和展示者的双重职能。

福尔可等人于1985年在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对博物馆疲劳进行研究。在观察参观者时,研究人员注意到参观者对博物馆中的任何事物都表现出高度兴趣,持续约 30分钟,然后兴趣开始下降。

1997年,贝弗利·塞雷尔在她的研究中发现,在不到20分钟的时间里,参观者对博物馆变得冷漠起来[2].

图片3.jpg

2023年9月15日,观众在中国考古博物馆内参观珍贵文物(来源:新华社)

博物馆疲劳可进一步分为身体疲劳精神疲劳

身体疲劳是由于长时间行走或试图查看位置不当的展品或标签而引起的。(这一点在对博物馆疲劳的首次描述中已进行了阐述),精神疲劳来自于长时间对展品高度关注。具体分析引起博物馆疲劳的相关因素如下:

02 引起博物馆疲劳的相关因素

1.饱和感(Satiation)

博物馆疲劳中常提到一个概念,叫做“饱和感”。这通常发生在游客连续看了好几个相似的展品后,开始对接下来的展品感到无聊,注意力和兴趣都会随之减少。2018年,卡马雷罗和加里多的研究发现[3],自己规划参观路线的游客比那些按照固定路线参观的人更不容易感到饱和,而且他们对自己选择的参观方式也更加满意。那些对博物馆展品没有预先期待的游客,也不太容易很快就感到厌倦。简单来说,自己决定看什么和对展品保持开放心态的游客,更能享受参观过程,不容易感到疲劳。

图片4.jpg

山西五台山博物馆的一处休息区(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2.有限的注意力(Limited attention capacity)

博物馆里的展品太多,游客的注意力却是有限的。就像手机电池一样,游客的注意力也会随着时间慢慢消耗。当游客看了一个又一个展品后,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逐渐减少,就像电池电量慢慢下降一样。此外,响亮的噪音、闪烁的灯光,或与其他游客交谈等其他因素,也会分散游客的注意力,进一步减少他们对每个展品的关注[4]。所以,虽然博物馆里有很多展品,但游客的注意力有限,他们不可能对每个展品都保持同样的关注度。

3.决策过程(Decision-making process)

游客的决策过程随着博物馆参观的进展而变化。随着在博物馆里的参观时间越来越长,游客在选择看什么展品时会变得更加挑剔。他们可能只会在特定的展品面前停留、观看[5]。这种现象可能和身体上的疲惫、难以集中注意力或者已经看累了的感觉有关。

糟糕的博物馆设计也会让游客更容易感到疲倦,这通常是因为设计不好加剧了上述的疲劳因素。如果游客碰到设计得很差的博物馆或展览,他们可能会拒绝再看任何展品的信息,以此来避免感到更加疲倦。当然,这些导致疲劳的因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相互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有时候很难把它们分开来看。

那么对于游客的我们来说,怎么样可以缓解博物馆疲劳呢?

03 如何缓解博物馆疲劳?

1.合理安排参观时间:游客应根据自己的体力和兴趣合理安排参观时间,避免一次性尝试观看所有展品。可以选择在博物馆内分时段休息,或者将参观活动在几天内完成。此外,避免在高峰时段前往博物馆,以减少拥挤带来的额外压力。

2.利用博物馆提供的辅助工具:许多博物馆提供音频导览、手机应用或纸质导览图,游客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规划自己的参观路线,选择感兴趣的展区深入探索,而不是无目的地漫游。这些工具还可以提供展品的详细信息,帮助游客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展品。

图片5.jpg

2024年5月4日,游客在宁夏博物馆观赏文物鎏金铜牛(来源:新华社)

3.参与互动和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博物馆提供的互动体验和教育活动,如讲座、工作坊或互动展览,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还能有效缓解长时间观看静态展品可能带来的疲劳感。通过实践和参与,可以更加投入和享受参观过程,从而减少疲劳。

图片1.jpg

一位观众在中国考古博物馆馆内展区的互动屏幕上的体验沉浸式参观的乐趣。(来源:新华社)

当然,作为博物馆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改进,如优化展品布局,提供足够的休息区域等举措都可以很好地缓解博物馆疲劳。

最后,希望大家都可以在博物馆里收获满满的知识和美丽的心情!

参考文献:

[1] Gilman, Benjamin Ives (1916). "Museum Fatigue". The Scientific Monthly. 2 (1): 62–74. Bibcode:1916SciMo...2...62I.

[2] Serrell, Beverly (1997). "Paying Attention: The Duration and Allocation of Visitors' Time in Museum Exhibitions". Curator: The Museum Journal. 40 (2): 108–125. doi:10.1111/j.2151-6952.1997.tb01292.x . ISSN 2151-6952.

[3] Antón, Carmen; Camarero, Carmen; Garrido, María-José (2018-11-01). "A journey through the museum: Visit factors that prevent or further visitor satiatio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73: 48–61. doi:10.1016/j.annals.2018.08.002 . ISSN 0160-7383.

[4] Bitgood, Stephen; McKerchar, Todd L.; Dukes, Stephany (2013-07-01). "Looking Back at Melton: Gallery Density and Visitor Attention". Visitor Studies. 16 (2): 217–225. doi:10.1080/10645578.2013.827024 ISSN 1064-5578.

[5] Rounds, Jay (2004). "Strategies for the Curiosity-Driven Museum Visitor". Curator: The Museum Journal. 47 (4): 389–412. doi:10.1111/j.2151-6952.2004.tb00135.x .

作者:王靖伊 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研究实习员

审核:唐义诚 全国心理服务基层协作网编审、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出品:科普中国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中科数创(北京)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来源: 科普中国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