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海水面2000~3000m的大洋中脊,因为足够深,故而阳光无法到达这里。
大洋中脊分布图 | wwiki.com
我们知道,阳光、空气、水是构成生命的基本要素,那么,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这里会是生命的“荒漠”吗?
大洋中脊的大部分顶部是海底扩张形成的中央裂谷,中央裂谷内有热液喷口。
大洋中脊、中央裂谷、热液口示意图 | cn.bing.com
这就像俄罗斯套娃:大洋中脊内套着“小”中央裂谷,“小”中央裂谷内套着“小小”热液喷口。
最近几十年,科学家们在热液口附近发现了大量生物群落的存在,它们由许多人类未知的生物构成,并且这一深度的生物体型显得异常之大。
管状蠕虫 | pic.sogou.com
蛤蜊 | bbs.voc.com.cn
贻贝 | www.sohu.com
包括长达1.8m的管状蠕虫、外壳宽达25cm的蛤蜊,巨大的贻贝等等,看看上边的蛤蜊和贻贝像我们熟悉的“盘中餐”吗?
在营养缺乏且生物稀少的区域,热液口就是深海中名副其实的“绿洲”。为什么这一区域的生物如此丰富呢?
位于东太平洋赤道附近加拉帕戈斯裂谷2500m深处(因《物种起源》得名的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活跃的热液口。
加拉帕戈斯群岛 | pai-hang-bang.cn
这里泉眼附近的水温为8℃~12℃,而这一深度的正常水温约为2℃。
在国家海洋博物馆“今日海洋”展厅,就有热液喷口及附近生态系统的模拟场景。
热液喷口及附近生态系统模拟图
这个高高的、凸出来的,是不是很像工厂的大烟囱?再加上它喷出富含金属硫化物的热水(350℃)将水染成黑色,于是,我们就给它起了个“黑烟囱”的俗称。
“黑烟囱” | www.sohu.com
它的喷出物是铁、镍和铜的黑色金属硫化物等**剧毒海水,但就是在这样的海水中却富含微生物。所以,在没有光合作用的条件下,温暖的水体和以化学合成作用为基础的生态系统,成就了这片海底绿洲。说到这儿,估计大家会想问一个问题:在热液口发现的贝类可以吃吗?
让大家失望了,对人类来说,它们是不可食用的。因为构成食物网基础的微生物是以硫化氢为能量来源的(要说硫化氢,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它的味道很特殊,闻起来像臭鸡蛋味。)
但对大部分生物来说,硫化氢是一种致命的毒物(即便是低浓度的),尽管喷口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具有将硫化物排出体外的机制,但喷口生物仍然可能对人类具有毒性。
就算它们可以食用,从热液口采集的生物也非常宝贵,因为它们生活在那么深的海底,更适合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表明,生命源于海洋,地球形成之初的环境与热液口相似,它们是生命起源的理想栖息地。事实上,由于热液活动发生往往伴随着火山和海水的存在,因此热液口可能代表了一种最古老的维系生命的环境。
来源: 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