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家有近视孩子,或者怕孩子近视的家长,对于任何声称具有近视预防作用、近视控制作用的产品、手段,总是愿意去了解一下、尝试一下。近几年,一个叫做“拉远镜”的东东,在很多妈妈群里传开了。大概长下面这个样子:

对于预防孩子近视,它到底有没有用?今天睛彩博士就跟大家聊聊。老规矩,纯科普,不忽悠,不带货,请放心阅读。

首先,这类产品尽管品牌繁多、样式也多样(桌面式、头戴式),但原理其实都一样——通过两面凹面镜的反射,达到拉远孩子读写距离的目的。如下图:

通过两面凹面镜的反射,眼睛距离被看物体(书本,手机,pad等),从实际的500毫米左右,变成了从凹面镜中看到的2.285米。所以,是通过简单的光学装置,让眼睛的观看距离变远了。而更远的视距,意味着眼的“调节”能够得到放松。

所谓“调节”,是眼在看近处时,自然发生的一种神经反射。包括:

晶状体调节。看近处时,睫状肌变紧张,从而让晶状体因为自身弹性回弹,变得更“凸”;

瞳孔的调节。看近处时,瞳孔会相应缩小;

眼球会聚。看近处时,两眼会向鼻侧会聚。

简单理解,看远时,眼睛是不“用力”的、不“费劲”的,而看近则相反,眼睛是要“用力”的。

调节跟近视有什么关系?

在近视的发生机制中,“调节学说”就是其中一种,该学说认为,长时间近距离看近,睫状肌收缩痉挛,看远时晶体扔处于增厚状态,焦点形成在视网膜之前导致假性近视,长时间就形成真性近视。

所以,按照调解学说的理论,类似拉远镜这样的装置,增加了视距,让眼的调节得到放松,理论上,对于预防孩子近视,应该是有作用的。

那么,有没有研究、文献支持呢?

有。

2021年台湾中山大学视光中心研究团队发表了一项研究,题目是Accommodative Relaxation by Extending the Viewing Distance through the Simple Optical Design of a Double-Mirror System ——通过一种简单的双镜系统设计改变视距来达到调节放松。这项研究纳入了32名平均年龄在20.8±0.95岁的受试者,利用前面的双镜设计系统,也就是拉远镜,来观察他们的调节放松情况和瞳孔大小。

视距为0.4米时,调节反应有1.69±0.31D,如上图蓝色柱子;

而使用拉远镜,把视距调整到2.285米,调节反应则只有0.11±0.05D,意味着调节放松更充分。如上图橙色柱子。

二者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瞳孔尺寸方面,视距为0.4米和2.285米时,则分别为3.79±0.49毫米和4.09±0.72毫米,也验证了更远的视距带来更大程度的调节放松。二者差别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从研究结果看,也证实了这种双面凹镜装置,通过增加视距,能够更好的放松眼部调节。结合近视发生、发展的调节学说,还真不能简单认为这种产品是智商税。

国内也陆续有类似研究在开展,并有初步结果发表。

那么,这种拉远镜,有没有缺点呢?

也有。

-体积一般不小,只能固定在孩子书桌上,不方便携带;

-有头戴型的,家长可能要操心孩子的颈椎;

-凹面镜反射的物像,不可避免会有变形,孩子一开始可能并不容易适应;

-价格,好像要两三千?睛彩博士就不多评价了;

总结一下

-拉远镜预防近视,有没有用?按照近视调节学说,应该有用。

-拉远镜能不能像角膜塑形镜、离焦软镜等那样,控制已经发生近视的进展?不确定,至少在2022年版近视管理白皮书中,没有推荐。

-家长可不可以买?您自己定。

如果您觉得这篇内容对您有帮助,欢迎您分享给更多家长,帮助他(她)们的同时,也是在帮助我们。谢谢您。

更多眼科相关科普,您可以关注特睛彩

关于睛彩博士:特睛彩科普内容的主创人员,都拥有眼科学专业背景,硕士及以上学历、曾经的眼科医生。部分专业度较高的科普内容,我们还会邀请在职的眼科、视光专家予以审核、把关,力求对内容准确度负责,避免误导读者。

来源: #特睛彩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