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酸腐病,是一种二次侵染葡萄的病害,主要危害着色期至成熟期的果实,最早在葡萄封穗期后开始危害。

1、发病症状

发生酸腐病的果穗主要表现为:果皮与果肉有明显的分离,伤口漂白,果肉腐烂,果皮内有明显的汁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汁液通常外流;

果粒伴有酸味;同时病果周围有粉红色小醋蝇成虫出现,且有蛆出现;套袋后的葡萄在果穗下方的果袋部位,常有因果肉内汁液流出后造成的深色污染。

2、发生规律

酸腐病先由机械损伤、挤压或病害等原因造成果面伤口, 然后由醋蝇携带醋酸菌和其它细菌,引发果粒腐烂,是真菌、细菌、昆虫三方联合为害的结果。近几年在我国已成为葡萄栽培过程中的重要病害[1]。为害严重的果园,损失可达30%到80%,甚至绝收。病害发生程度与管理水平关系很大。

酸腐病的病原真菌是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参与糖的转化,把糖转化成乙醇,酸腐病的病原细菌是醋酸菌[2],它可以把乙醇转化为醋酸,酸腐病的病原昆虫是醋蝇,醋蝇是酵母菌与醋酸菌的载体和传播者,伤口是造成葡萄酸腐病发生的基础。

一般来说,在葡萄封穗后进入转色期时,该病开始发生,这时葡萄果粒接近于成熟,果粒内糖含量较高,酸含量较低,利于酵母菌、醋酸菌的生长。一旦出现伤口,酵母菌就在伤口处将糖转化成乙醇,葡萄果粒伤口吸引醋蝇前去活动,乙醇遇到醋蝇身体上携带的醋酸菌,即被氧化成醋酸,产生酸味。产生的酸味再吸引更多的醋蝇前来取食,醋蝇在这样的环境下取食,身体上同时沾染了酵母菌和醋酸菌。沾染酵母菌和醋酸菌的醋蝇飞到其他的果实上产卵后,卵孵化出幼虫在果粒上面爬行,会产生伤口,重新危害。

因品种不同,该病的发生时期是有区别的。早熟品种进入封穗期、果粒上色时间较早,发病早,晚熟品种一般较晚[3]。但是早熟品种的发病为晚熟品种提供了有利的发生条件。一般葡萄酸腐病在下小雨后空气湿度不太大, 湿度适宜时有利于醋蝇滋生, 传播速度特快, 常令人措手不及, 给果农造成很大的损失。

3、防治技术

葡萄酸腐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常见的预防措施主要有:

(1)晚熟品种尽量不要与早熟品种混栽;

(2)在田间,发现有损伤的果粒,包括病粒、虫粒、机械损伤的果粒,要及时摘除,不给病原提供繁殖扩展的机会;

(3)要加强对白粉病、白腐病、炭疽病等病害的防治,从而减少其他病菌的传播;

(4)控制氮肥的使用量,避免葡萄植株徒长。加强栽培管理,及时进行摘心、缚蔓、整枝等工作,提高通风透光的能力,避免给病原菌带来适宜繁殖生长的环境[4];

(5)加强栽培管理,减少裂果;

(6)可以制作一定的糖醋液诱杀成虫,将容器分别挂于田间多个地点,利用醋蝇对糖醋液的趋性,对其进行早期诱杀;

(7)化学防治:10%歼灭(氯氰菊酯)3000倍液、80%敌百虫800倍液等;

(8)醋酸菌、酵母菌可以采用80%的必备(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杨立英. 葡萄酸腐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策略[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8(05): 57-61.

[2]罗世平, 何明莉, 邢维杰, 韩丽红, 丛林, 刘斌.葡萄酸腐病的防治[J]. 北方果树, 2015(01): 37-38.

[3]段罗顺, 蒯传化, 郑先波. 葡萄酸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 山西果树, 2015(01): 50-52.

[4]麻和水, 宋东波, 彭志林. 葡萄酸腐病综合防治技术[J]. 果农之友, 2008(08)

作者:何涛、杜飞(云南农业大学)

来源: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