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西、新加坡及美洲地区等国家或地区登革热病例激增,疫情严重,死亡人数已超千人,引发广泛关注。登革热可由蚊虫叮咬传播,清明节后,连续降雨加上气温逐渐回升,蚊虫开始**、繁殖进入活跃期,我们需警惕蚊虫叮咬引发登革热的传播。**

一、登革热是什么?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大多数感染登革热的人不会有症状。对于有症状的人来说,常见症状是高烧、头痛、身体疼痛、恶心和皮疹。大多数患者会在1—2周内好转。有些人发展为重症登革热,需要在医院接受治疗。在严重情况下,登革热可以致命。登革热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发病人数最多、危害最大的一种虫媒病毒病,也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一种乙类传染病。

二、登革热的流行现状

从全球流行情况来看,登革热主要流行于热带、亚热带的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美洲和非洲等地区。在过去二十年中,登革热的全球发病率显著上升,对公共卫生构成重大挑战。在我国,登革热主要流行于广东、海南、云南和台湾等省份或地区,但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变化、全球化、城市化等因素,登革热媒介伊蚊分布范围不断向西、向北扩展,登革热在我国空间分布显著扩大。

三、登革热的传播媒介

登革热主要经伊蚊传播,雌性伊蚊通过叮咬被感染的人后终身携带登革病毒,再叮咬健康人造成该病的传播。各年龄人群对登革热普遍易感。

据统计,能传播登革病毒的伊蚊有10余种,在我国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白纹伊蚊又称“亚洲虎蚊”和“花蚊子”,广泛分布于我市城区居民区、公园等人群聚集的场所。

**冷知识:**蚊虫是完全变态昆虫,有卵、幼虫(孑孓)、蛹和成虫四个虫态,其中前三个虫态都在水中完成发育。登革热的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偏爱于较干净的小型积水,如轮胎、花盆、塑料碗等小型容器形成的积水。

四、登革热如何预防?

目前还没有疫苗用于登革热预防。预防登革热传播流行关键在于防蚊灭蚊,其中灭蚊的关键在于清除积水。

1、清理蚊虫孳生地

(1)**翻盆倒罐,清除闲置无用积水。**清除废弃的容器,暂时闲置未用的容器应当逐一翻转倒放。轮胎要求叠放整齐并存放在室内或避雨的场所,如要堆放室外,要用防雨布严密遮盖,不积雨水。如不能有效遮盖,须对废弃轮胎进行打孔处理,防止积水。

(2)**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清除绿化带和卫生死角的塑料薄膜、一次性塑料容器。

(3)**管理饮用水或功能性容器积水。**饮用水容器或功能性容器积水要求严密加盖,每5~7天换水1次,不能定期换水的可放养食蚊鱼等。

(4)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每5~7天换水1次,冲洗植物根部,彻底洗刷容器内壁;大型莲花缸、池,可放养食蚊鱼等。

(5)竹筒树洞的治理。公园、学校、园林景点的竹筒、树洞要用灰沙等堵塞,或对留根的竹筒,采用“十”字砍刀法,使其有裂缝不再积水。

(6)对于不能清除的无用积水,可使用灭蚊幼剂进行处理

2、防蚊灭蚊

(1)室内建议**安装窗纱,睡觉时使用蚊帐,外出时在裸露部位适当使用驱蚊剂****(含避蚊胺、驱蚊酯等)**进行驱蚊。

(2)蚊虫密度较高时,可适当使用卫生杀虫剂灭杀成蚊。居民小区外环境、公园等公共场所的蚊虫防制工作可以由物业等相关工作人员完成,如遇防制难题,也可以聘请第三方专业除害机构开展灭蚊服务。

3、及时就医

人被感染登革病毒的蚊虫叮咬后,一般经过5~8天的潜伏期,会突然发病。对于去过登革热流行区的人需格外注意,如果出现发热、皮疹、关节或肌肉疼痛等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或者通过蚊虫传染给家人。
五、登革热的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来源: 健康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