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来,方女士反复出现腹痛,她以为是年纪大了,肠胃不好,所以没太当回事。
最近,方女士发现腹痛加重,并且出现腹泻,及间断解黑便,前往当地医院查血发现血清癌胚抗原浓度升高为:6.67 ng/mL,这一结果让方女士和家人感到紧张,于是前往省医院就诊。
就诊时,门诊医生为其查体显示下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腹股沟可摸到数枚花生米大小的淋巴结。
根据病史和检查结果,医生初步判断可能为胃肠道恶性肿瘤,建议住院进一步检查,但方女士拒绝住院,要求先在门诊做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发现直肠肿物,病理活检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医生遂以直肠肿块性质待查:癌前病变可能收入院。
入院后,医生再次向方女士及家属详细交代病情,尽管肠镜病理检查报告为癌前病变,但考虑到肠镜活检有一定局限性,并不能真实反映肿瘤病情,而且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浸润癌可能并存,为了不漏诊,建议完善胸腹部CT增强检查。
方女士及家属采纳了医生的建议,结果胸腹部CT增强扫描提示:直肠占位,考虑直肠癌,并累及子宫后壁的可能,于是方女士最终诊断修正为:浸润性直肠癌伴部分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住院2周后,外科医生予以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术后4周时采用奥沙利铂注射液+卡培他滨片辅助化疗后,方女士的腹痛、黑便、腹泻等症状消失,血癌胚抗原浓度下降至正常水平,且生活能完全自理,行为能力评分(KPS评分)可达80分。
医生提醒,直肠癌是发生在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疾病,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直肠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主要是无明显诱因的排便次数增多,位置较低的直肠癌患者总有排便排不干净的感觉;另一个常见症状就是便中带血,出血量比较少,但反复出现,常常被误以为是痔疮出血,以至于耽误了病情。
因此,当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或便中带血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肠镜检查,以排除直肠癌的可能性。
01
肠癌其实是个“傻子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工作、生活习惯等因素的改变,导致胃肠道问题越来越多,肠癌的发病率更是逐年增高,且呈年轻化趋势。
有数据显示,我国每5分钟,就有1人死于肠癌。
肠癌的致死率为什么这么高,主要是因为很多患者在前期忽视了肠癌发出的“报警信号”,错把肠癌当成痔疮或仅仅认为是饮食不当所致,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
但其实肠癌是最笨的癌,是个“傻子癌”,因为肠癌前期与隐匿发展的癌症不同,症状相对比较容易发现,如果患者早期可以及时发现并治疗,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有研究发现,超过90%的肠癌是由肠道息肉恶变引起的,从息肉到癌症,整个过程很漫长,至少需要长达5~10年的时间,如若能在此期间做一次肠镜检查,就能够大大降低癌变的风险。
而且,肠癌的治疗效果与发现的早晚有着直接的关系,早期大肠癌切除后5年成活率可达90%~95%,而晚期大肠癌的术后5年成活率则低于20%,因此肠癌的早期发现非常重要。
02
身体出现这4种症状,可能是肠癌信号
01
便血
大便中发现鲜红色的血迹是大肠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出现便血通常是由于肠道内肿瘤的增长导致肠内黏膜受到损害引起的,大便表面带血及黏液,甚至有脓血便。
需要注意的是,便血不一定都是红色的,也有可能出现黑色、褐色等颜色,有一些黏稠的大便中也有可能会出现便血现象。
如果肠癌发生在直肠靠近肛门的部位,可以排出鲜红色的血便。
提醒:肠癌早期患者出现便血,易与痔疮出血混淆,所以需及时就诊,明确病情。
02
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
如果突然之间,出现大便习性和性状发生改变,应警惕肠癌的发生。
肠癌早期患者可以在发病前的3~6个月出现大便习惯改变,如平时排便一天1次,现在变为2~3次,原来不便秘的人可以出现顽固性便秘,或是里急后重、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
大便性状的改变,可表现为排便时大便不成形,变得稀薄,大便变细,或是为黏液脓血便,还有患者会出现黑便症状,就诊后实验室检查会提示便潜血试验阳性。
03
腹痛与腹部包块
触摸患者的腹部时,可明显感到有质硬的、可移动的包块,且包块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可能是肿瘤与肠道相关组织结合所造成的。
而且,腹部肿块的位置可能与癌症的位置相关,一般质地较硬,大小不一,可能会有按压痛。
肠癌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腹痛的症状,常表现为隐痛、钝痛等,其疼痛的具体部位可能与肿瘤所在位置有关,如右半肠癌可以出现右侧的腹痛,而左半结肠癌可以出现左侧的腹痛,而直肠癌可以出现会阴部的疼痛,如果肠癌造成肠腔狭窄,腹痛可以加重。
如果肠癌堵塞的肠管造成肠梗阻,可以表现为阵发性的腹部绞痛,并且可以伴有不排气、不排便,恶心呕吐等症状。
04
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大肠癌患者另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会出现拉肚子的现象,而且这种拉肚子是与便秘现象交替出现的。
肠癌患者往往会有大便不尽的感觉,进而出现排便次数增多,并有大便偏稀、大便不成形等现象。
随着肠道内的肿瘤不断增大,还可能会造成肠腔堵塞,从而导致大便难以排除,长此以往可出现排便困难、大便干硬等现象。
此外,贫血、消瘦也是大肠癌早期信号之一,尤其是右半结肠癌患者贫血较为显着。
如若本身就有肠癌或息肉家族史年龄,在40岁以上之前有过慢性肠道病史,或近期突然有以上症状者,应及时就医检查。
03
如何预防肠癌的发生?做好这4件事
1
清淡饮食
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也就是说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此病的祸根之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规范饮食是肠癌患者的首要任务。
高脂肪、高蛋白质和低纤维素的饮食,是肠癌发生最常见的诱发原因。
所以,在饮食上应调整饮食结构,清淡饮食,注意尽量避免采用炸、煎等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平时可多吃粗纤维食物、水果,促进肠道蠕动和肠道排空,减少有毒物质对肠壁的直接刺激,使肠癌的风险明显下降。
芹菜、韭菜、白菜等叶类蔬菜含有较多的不可溶纤维素,而水果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纤维素。
可溶性膳食纤维被人体消化吸收,进入大肠内为双歧杆菌所利用,促进双歧杆菌增殖,而双歧杆菌可分解致癌物亚硝胺,并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加人体免疫功能和对肿瘤的抵抗力,所以提倡“一口肉,四口菜”。
2
补充营养
肠道作为物质代谢的“转换器”,人的正常新陈代谢需要依靠维生素B族的辅助。
还有研究发现,如果日常饮食中维生素D的摄入量足够,相对于缺少维生素D摄入的人群来说,其结直肠癌发病率可减少50%以上。
在日常生活饮食中,应适量补充胡萝卜素及其他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及维生素B2等,降低肠癌的风险。
平时可以吃一些花生、牛奶、绿豆、黄豆、红豆、鱼、蘑菇、粗粮及海产品等,来补充多种维生素。
3
戒烟限酒
研究表明,酒精摄入量与大肠癌呈正相关,酒精也是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
与不饮酒或偶尔饮酒相比,长期大量饮酒会增加结直肠癌风险,这种风险在男性中比女性高。
而吸烟可以引发多种癌症,其中包括大肠癌,吸烟史越长,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就越大。
有研究结果表明,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了2~3倍,而且风险会随着接触的剂量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4
早期筛查
肠癌的发生有80%的因素是后天环境因素,而还有20%的因素是先天遗传性因素所致。
所以,如果直系亲属中有人患肠癌、腺瘤,需有针对性地制定筛查方案、早期检查,从而发现早期病变并及时干预,防止肠癌进一步恶化并到达无法治疗的程度。
来源: 有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