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足口病,家长必须了解这5点:

1.病原体: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6、10、16型多见)、肠道病毒71型(EV71)、埃可病毒在内的数十种肠道病毒引起,其中轻症占98%~99%,重症占1%~2%,死亡占0.005%-0.02%。

但是,我国超过40%的「发病」、70%的「重症」、90%的「死亡」都是由EV71引起的,而且EV71感染后的脑膜炎、脑脊髓膜炎、脑干脑炎、发生肺水肿/肺出血的比例高。

2.传播途径:肠道病毒通过病人的粪便(粪-口传播)、呼吸道分泌物及其飞沫、疱疹液,以及被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物品」等传播,因此儿童需要注意手卫生,以及避免和肠道病毒感染患儿及其用品密切接触,避免被感染。

但是,即便儿童自身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但也不一定能拦得住其他家庭成员把病毒「带回来」,在我国广东省和台湾省的研究发现,兄弟姐妹、父母、祖代均能将肠道病毒带给儿童,因此即便小朋友不出门也可能被其他家庭成员感染。

图源:文献[1]

3.临床症状:虽然是「自限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手、足、臀部皮疹,口腔疱疹,部分儿童会出现「脱甲」(指甲掉下了)等症状,大多数患儿通过对症处置即可平稳度过。

但是,少数严重病例可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等并发症,甚至「死亡」;而且由于EV71和脊灰病毒的部分相似特性,以及少数病例感染后可能出现与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相似的症状,因此有医生甚至将EV71感染称之为「21世纪的脊髓灰质炎」。

4.诊断:标准很明确,临床样本(咽拭子、粪便或肛拭子、血液等标本)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急性期血清相关病毒「IgM抗体」阳性。「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

但是,很多家长甚至医务人员都会根据「抗体检测」结果作为诊断依据,不仅没搞明白IgM和IgG的结果在实际诊断中的意义,还没有考虑疫苗接种对(EV71)抗体的影响,导致儿童使用不必要的药物、家长增加不必要的精力和经济负担。

5.疫苗:自2016年以来,我国已经累计获批5款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EV71疫苗),其中3款在中国大陆地区(北京市、湖北省、云南省各1款),2款在中国台湾省,三期临床研究中保护效力均超过90%,自2018年后每年全国接种超过1500万剂,「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得到验证。(仅需接种2剂,提供超过5年保护,让孩子安全度过高发期)

但是,即便是有了疫苗,也仅能预防EV71一种病原体,因此未来仍需要「多价肠道病毒疫苗」覆盖包括柯萨奇病毒在内的更多病原体,这样才真正能称之为「手足口疫苗」而非单一的肠道病毒疫苗。我曾经在一次会议上听到某PICU主任讲过一个故事:科室收治了一名感染EV71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治疗后尽管身体其他机能都已康复,但出现了严重的后遗症——孩子无法自主呼吸。因此,这个孩子只能通过呼吸机维持生命。尽管已经出现了不可逆的脑干损伤导致孩子无法自主呼吸,但孩子家长并没有放弃治疗,就这样努力为孩子治疗了一年。在这一年里,孩子也在逐渐成长,有了自己的情感,并且能够和医护人员互动。

图源:文献[2]然而,在长期治疗的经济压力和确定孩子已经无法恢复自主呼吸的情况下,家长最终仍无奈只能选择放弃治疗,在家长签署同意书放弃治疗后,跟孩子说了一句“爸爸已经尽力了,对得起你了”,然后护士停止了呼吸机的运作,孩子死亡。其实包括手足口病在内的很多疾病都是如此,大多数人只会出现一般的轻症感染或很快自愈,但面对重症时却无能为力,尤其对一些高风险人群更是如此。因此才需要通过疫苗来进行预防,理想情况下是控制发病,但实际上更大的价值在于降低重症甚至死亡风险。

一图读懂手足口病在我国的发病和死亡变化因此,无论面对什么疾病,都不需要焦虑,用科学方式在不影响生活的情况下做好预防即可——比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接种疫苗等。其他的,随缘吧。希望更好、更全面的手足口病疫苗能够早日研发出来,让更少的孩子远离肠道病毒的侵扰。文献[1]:Digital Diagnosi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Using Hybrid Deep Neural Networks

文献[2]: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Caused by Coxsackievirus A6


=丸= **免责声明:**本文为个人兴趣创作,仅为让更多普通人对疫苗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内容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单位、机构,未接受任何形式赞助,所有配图均来自网络公开平台,如果内容有误,大家多做自我批评(不是)。

来源: 卤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