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载人航天历次太空飞行任务中,女航天员们都有杰出表现,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是,女航天员的数量却占比很少,这其中固然有女性在体力上的相对劣势,但主要原因还在于社会偏见。

载人航天发展初期,人们对女性飞天很不看好。1960年,美国从女飞行员中选拔出了13名航天员,她们都通过了“水星7号”任务的身体和心理测试,但美国宇航局却中止了她们的训练计划,原因是担心她们执行任务失败和影响男航天员训练。随后,女航天员们前往华盛顿恳求继续参与计划,然而在听证会上,无论是美国宇航局官员还是男航天员都认为女性参加航天计划不利于太空探索的未来。

苏联的捷列什科娃执行首次女性飞天任务,也只是苏联与美国竞争的产物。在她进入太空后的50多年里,苏联/俄罗斯共培训了19名女航天员,最后进入太空的只有3人。

世界首位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

太空恶劣环境不会因为人类的性别而有所差异,也不会对谁降低门槛,所以女航天员的选拔方式、训练内容、方法和强度与男航天员并无二致。虽然女航天员进入太空的阻力重重,但她们的拼搏追求和人类太空探索事业的客观需要,为女性进入航天员这一特殊职业提供了机会。

1983年,赖德参加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执行的STS-7任务,成为美国第一位和世界上第三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这次飞行也成为女航天员参与太空任务的转折点。美国宇航局发现,经过严格训练并成功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不但不会降低太空工作效率,相反还能提高效率,减少失误。此后,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数量快速增加,美国航天员培训中心的女性比例也不断增长,并在太空任务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航天员萨丽·赖德

我国女航天员也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刘洋、王亚平在2010年加入航天员大队,她们用不到两年时间学完了相当于大学四年课程的知识,同步完成了极具挑战性的训练课程,通过了极其严苛的零失误、零差错训练考核。在铁一般的信念和毅力支撑下,刘洋、王亚平练就了过硬本领,分别成功执行了“神九”和“神十”飞行任务。

中国航天员刘洋、王亚平

航天探索事业充满风险挑战。人类对宇宙的探求永无止境,如果缺少了女航天员,航天探索事业是不完整的。而想要完全验证人类是否真的能在太空生存,也必须要从男女两个角度开展全面探索和研究。

另外,与男航天员相比,女航天员在生理构造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独具优势。女性的血压和外周血管阻力比男性低,心率更快,这些特点使女性更容易适应太空环境。研究表明,航天员从太空返回地球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恢复在重力状态下的行走能力;发生运动病时,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康复。同时,女航天员的忍耐力和信心更强,适合做一些细致、需要很大耐心的空间科学实验。她们心灵手巧,在需要精细操作技巧的工作中表现更加出色。再者,枯燥单调的太空飞行很容易使航天员产生孤独感,女航天员更敏锐、细腻,考虑问题更周全,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更强,可以很好地处理和解决问题,积极地调节气氛。

航天员王亚平进行出舱活动

总之,女航天员是载人航天道路上的关键一环,她们的加入,为太空探索事业增添了亮丽的色彩。越来越多的女航天员进入太空,也将激励更多有能力、有资质的女性投身航天事业。

来源: 中国宇航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