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椎管内神经结构(包括脊髓、神经根和马尾神经)的损害,并出现损伤水平及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及大小便等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创伤严重、致残性极高,随着交通事故、建筑意外事故的日益增加近年来,全球SCI患病人数达2704万例,其中美国SCI总患病人数为25万例至36.8万例而我国SCI患病人数已突破100万例,世界范围内的脊柱损伤发生率均逐渐升高

由于脊柱损伤的伤势严重、伤情复杂,有效的院前急救,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保护患者残余脊髓功能,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为后续治疗奠定良好基础

1992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首次制定了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类标准。2000年,在临床应用基础上对此标准进行了修订,即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脊髓损伤分类标准。

01

脊髓损伤的分类

脊髓损伤分为完全性脊髓损伤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1.完全性脊髓损伤是指患者在损伤平面以下可能保留部分感觉或运动功能,这些节段即为相应的感觉或运动功能部分保留带(ZPP)。

2.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具有一些特殊表现,有以下几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1)脊髓半切综合征

2)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

3)脊髓前部损伤综合征

4)脊髓后部损伤综合征

5)脊髓圆锥损伤综合征

6)马尾综合征

7)脊髓震荡

02

如果患者发生意外事故,考虑可能是脊髓损伤时,我们该如何处理?现场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脊髓损伤临床处理原则是抢救患者的生命,预防及治疗并发症,以便应用各种方法(医学的、工程的、教育的),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有的残存功能(包括自主功能、反射功能),尽可能地在较短时间内使患者重新开始生活自立,重返社会,即全面康复。

03

脊髓损伤后急救处理的意义

急救阶段的处理对脊髓损伤患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急救措施是否正确、及时,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其次才是外科手术或其他诊疗手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可因急救处理不当而成为完全性脊髓损伤,失去脊髓功能恢复的可能;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可因急救处理不当造成脊髓损伤平面升高。这就意味着患者康复目标的明显降低和残疾程度的明显加重

04

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院前急救是从受伤起至入院时,患者在受伤现场及转运至医院过程中的诊疗救治。院前急救是脊髓损伤急救的关键阶段。脊髓损伤患者伤后第一年死亡者中,90%死于现场转运途中,23-26%的患者在院前急救过程中脊髓损伤明显加重。因此加强院前急救的教育、宣传以及基层人员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05

损伤后的处理

首先因判断患者有无脊髓损伤和致命性复合伤。如患者心肺功能良好且生命体征平稳,即可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脊髓损伤。检查过程中应保持脊柱稳定,尽量避免移动患者。

对脊柱损伤的患者若怀疑有脊髓损伤时应立即制动,若患者存在生命危险,则应立即移出现场。制动位置有两种选择,一种保持受伤后的体位,可避免移动时再次损伤脊髓;另一种是中立位制动,即平卧位制动,这是一种传统的制动方式。在变化为中立位时,应观察患者有无疼痛或神经损坏加重,不可强行改变体位。有条件可以使用制动装备,可采用脊柱固定板或围领。在无制动情况下,应当采取正确的搬运方法,保持脊柱稳定。

3人合力搬运脊髓损伤患者方法

4人合力搬运脊髓损伤患者方法

转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经过初步诊断可能有脊髓损伤的患者,在可靠的制动固定和移离现场后,院外急救的最后一步就是将患者转运至医院。应选择最近的、能处理脊柱脊髓损伤的医院,不应常规逐级转院,以免耽误时间而延误救治。

转运口诀

脊髓损伤不可逆,院前急救要牢记

抢救生命为第一,急救处理当注意

拖拽抱拉不可行,头颈躯干需固定

保护制动最关键,分秒必争保性命

END

作者:魏朦、刘文岚、高彩萍 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

主审:翟华,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编辑:贾静,绘图:李川(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来源: 康复科普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