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生活理念的普及下,很多人“谈糖色变”,“恐糖”情绪蔓延,甚至达到“戒糖”的地步。其实,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控糖”并不等于“戒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控制糖摄入量,建议每天添加糖的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科学控糖5步走,远离“高糖”危害糖是人类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不可或缺。生活中不要一概拒绝含糖食物,应学会合理吃糖、科学“控糖”。

多吃优质蛋白如果感到饥饿,可以选择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水煮蛋、脱脂或低脂牛奶、鸡胸肉或虾仁等,不仅能饱腹,也能降低对糖分的渴望,可以挑选富含优质植物蛋白、不含乳糖、不含胆固醇的营养补充剂进行补充。

增加维生素摄入如偏爱甜食,可多吃含水分多且热量比较低的新鲜蔬果代替,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及矿物质,同时饱腹感也很强,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西蓝花、茼蒿、芹菜、菠菜、橙子、橘子等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帮助对抗自由基,减缓衰老。

保证一日三餐,规律进食不要为了减肥而过度节食,当过度饥饿时,人们往往偏爱高糖分和高热量食物,尤其是糕点和巧克力等,使糖分摄入过高,内分泌失调。

学会看加工食品标签国标《GB28050-2011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添加糖含量低于5克可标注“低糖食品”;低于0.5克可标注“不含糖”或“无糖”。各种配料应按照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当无法通过营养成分表了解食品具体糖含量时,可对比同类产品,哪个产品中的糖在配料表中排得越往后,糖含量越低。

警惕薯片、速溶咖啡等“隐形糖”生活中有许多“隐形糖”,吃起来并不甜,但含糖量超乎想象。薯片、虾条等膨化食品以及速溶咖啡、芝麻糊等调制饮品,含糖量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应谨慎选择。饼干、面包以及蛋糕,每百克面包中约含10至20克糖。菜肴中的红烧排骨、红烧鱼、鱼香肉丝等含糖量高,如一份红烧肉约含糖40至50克,应酌情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