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实践:荒漠化土地系统治理范式

姜联合

早在1915年我国就倡议设立植树节,之后新中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植树造林,让地球披绿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植树在沙化土地的治理中表现不俗,植树是荒漠化土地治理中的主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荒漠化防治是人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荒漠化土地的形成包括自然因素、过度放牧和草地开垦等。

《荒漠化土地》(姜联合 摄)

荒漠化土地的治理不仅仅是植被的恢复,更有赖于单位土地面积生产力的提高。对于草地来说,一亩地到底养多少头羊合适呢? 科技工作者研究发现,为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在荒漠化土地治理过程中,植被恢复盖度与畜群密度管理必须基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在进行鄂尔多斯高原沙化土地植被恢复时,恢复植被的盖度必须低于50%,放牧密度以每公倾0.8-2.0个羊单位为宜。

在毛乌素沙地治理的研究和实践中,形成了“三圈”优化生态生产范式: 即,外围(面积最大的硬梁与高大沙丘、流动沙丘及半固定沙丘)通过飞播或人工撤播种子促进植被恢复,以防风固沙为主,可行适度放牧,形成防护放牧灌草园;软梁沙地与低缓沙丘区,可发展经济林果与半人工草地,防护与经济效益并重;滩地,水肥条件相对较好,重在形成绿洲高产核心区,发展农林果牧药资源立体利用系统,以满足当地人民生活与生产的需求。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三个圈层土地不同性质的系统恢复、保护和利用,分类施策,“三圈”优化生态生产范式可实现沙化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滩地绿洲》(郑元润 供图)

科技工作者研究还发现,不同物种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对水分、光照、埋深亦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

《不同物种对沙地的恢复》(郑元润 供图)

科学治理沙地,充分考虑土地保护治理和人类发展的需求,“重中心,轻外围”,即,外围实行封育恢复,轻度利用的原则,人类的生产活动向滩地集中,形成区域大面积保育恢复,局部土地集中利用的高效可持续荒漠化治理模式。

美丽中国,地球披绿,系统治理,滋养人民。

《三圈范式》(郑元润 供图)

来源于“自然生态科普文化”公众号。

来源: 姜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