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阅读,是一种力量。它能够开启我们的思维,拓宽我们的视野,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向科技创新要答案:从好奇心到自立自强》精选《人民日报》刊发的科技评论,通过对科技创新的脉络梳理和对科技政策的领会阐述,为公众提供一个理解“向科技创新要答案”的视角,帮助大家把握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要点、领会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科学是一场探索之旅科学精神像星辰照亮未知沿着梦想的阶梯拾级而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让产学研拧成一股绳

健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要有“龙头”牵引,要有“先手棋”意识。

在前不久召开的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一个名为“云-端融合系统的资源反射机制及高效互操作技术”的研究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一项目由北京大学梅宏院士团队和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因特睿团队共同完成,是产学研深度融合、一体化创新的有益探索。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离不开产学研的密切合作。产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科学家、企业家发挥各自特点,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创新要素的顺畅流动,从而形成强大的综合优势。跟过去常说的产学研合作相比,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意味着“产学研”或者“产学研用”各方融合得更深,切切实实拧成一股绳,形成更大合力。

健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要有“龙头”牵引。企业必须发挥主体作用,以产业需求引领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以前述获奖成果为例,打破信息孤岛是实施大数据战略的重大需求,因特睿团队将北大的基础研究成果成功转化为产品,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进一步强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能力,他们共同研发的“燕云”技术,累计打破数千个制约“互联网+ 政务”发展的信息孤岛,成为支撑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一项共性关键技术。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负责人郭为对此深有感触:以企业的产业需求为技术创新的原动力,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成果有利于共同解决重大科技难题。

健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要有“先手棋”意识。当前科技浪潮汹涌、技术更新加速迭代,越早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进行攻关和孵化,就能越早形成核心竞争力,占据竞争制高点。基础研究的深度决定着技术创新的厚度和广度。产学研一体化,离不开科研单位的原始创新这一步“先手棋”。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基础研究特别是应用基础研究提供了巨大的舞台。企业应大力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前瞻性基础研究,积极孵化科研单位通过自主创新取得的重大成果。基础研究的技术转化和推广门槛很高,需要企业给予大的投入支持,提供合适的应用场景去“试用”。

这几年,我国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取得了很大成效,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也有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围绕“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的主线,需要我们进一步改革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机制,不断健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激发“创新”这个发展新引擎的最大驱动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人民日报》 2019年3月18日第19版

来源: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