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史

经过医药专家20多年对菊花的调查研究证明,亳菊的栽培历史最悠久,淮河以北的药用菊花均与亳菊有亲缘关系,如山东的济菊,是在清朝时引自亳州;祁菊据1936年赵橘黄先生所著的《祁州药志》介绍,也是移自亳菊或怀菊的产地。怀菊形态特征与亳菊完全一致,也有人认为是引自亳州。

形态特征

亳菊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4高60~150cm。茎直立,多分枝,具细毛或绒毛。叶互生,卵形至披针形,长约5cm,宽3~4cm,略作羽状分裂,边缘有粗锯齿,下面具白色绒毛;有叶柄。头状花序单牛枝端、叶腋,直径2.5~5cm;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4层,外层绿色,线形,有白色绒毛,边缘膜质;舌状花白色、黄色、淡红色或微带紫色,雌性;管状花黄色,两性。花期9~11月。

分布范围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我国中部、东部及两南广泛栽培。药用菊花以河南、安徽及浙江等地栽培最多1。

生长习性

菊花生长适温在18~21℃,最高32℃,最低 10℃,地下根茎耐低温极限一般为-10℃,因此菊花露天栽培,江淮一带气温十分适宜。喜温暖的生态环境,较耐阴,不耐寒,5适宜在肥沃、排水性良好的砂质壤土上生长。6

栽培技术

习性

亳菊品质优良。菊花生长适温在18~21℃,最高32℃,最低 10℃,地下根茎耐低温极限一般为-10℃,因此菊花露天栽培,江淮一带气温十分适宜。另外,菊花为长夜短日性植物,在每天十四、五个小时的长日照下,利于茎叶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则利于花芽发育,所以菊花要在11月初才能盛开。淮河以北的药用菊花产地,以亳菊最靠南,可避免花期霜冻的伤害,所以其品形俱佳。

采制

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焙干,或熏、蒸后晒干。

繁殖方法

分根繁殖:选择阴天,将母株挖起,把菊苗分开,选择粗壮及须根多的种苗,留下20厘米长枝条,斩掉菊苗头。栽时开沟深12~15厘米,或用锄挖6~10厘米的穴,行距65~75厘米,株距30~45厘米。繁殖时间,浙江在4月中、下旬;安徽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北京在4月下旬至5月间栽植。如裁植过早,根嫩易断,有冻害,气温低,生长慢;过晚则温度高,成活差,分枝少,产量低。栽时要注意将根周围的土压紧,并及时浇水,如遇天旱需连浇两次水2。

主要价值

药用

亳菊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等症状。8菊花茶是由茶菊干制而成。茶菊又称杭菊、亳菊,是我国传统的中药。以其头状花序入药,也可做清凉饮料,每年在立冬前后3~4天分期采收。3

食用

其嫩叶焯熟后,可用来煮汤、凉拌或者加入粥中;花晒干后可用来泡茶、泡酒,也可用来炖汤或与肉炒食。8

观赏

在菊花花蕾开花后,通过栽培技术管理,达到花办平直,80%的花蕊敞开,花色洁白3。

研究价值

化学成分

亳菊含菊花酮(chrysanthenonee)、密蒙花苷(acacetin-7-rhamnoglucoaide)、大波斯菊苷(cosmosiin)、刺槐素-7-葡萄糖苷(acacetin-7-glucoside)、花色素、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菊苷(chrysanthemin)、菊花萜二醇(clurysandiol)等。

来源: 百度百科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