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完年,舟山鸟类记录就加新了。这就是旋木雀科旋木雀属的旋木雀,听起来有点像说相声哈。

旋木雀是一种小型鸟类,身长约12到15厘米,平均重量仅为10克。它们的嘴长而下曲,带有独特的外形,让人不禁想起啄木鸟的形象。旋木雀的上体呈棕褐色,散布着白色纵纹,尾部和腰部的覆羽呈红棕色,而尾部则是黑褐色。翅膀呈黑褐色,但翅膀末端却覆盖着棕白相间的羽毛。它们的下体呈洁白色,与上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尾巴特别值得一提,它坚硬且尖锐,形状像楔子,使得旋木雀能够在树上爬行和觅食时更加稳固。

旋木雀主要栖息在山地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林和次生林等地。它们通常独自或成对活动,而在繁殖季节之后,我们也经常能看到由3到5只鸟组成的家族群。它们沿着树干螺旋状攀爬,以寻找树皮中的昆虫为食。它们的活动非常活跃,每天从黎明到黄昏都在不停地忙碌,似乎没有疲倦的时候。当它们需要休息时,它们会利用锐利的爪子和坚硬的尾巴羽毛支撑身体。虽然旋木雀的飞行能力并不出众,但它们擅长在树干上垂直攀爬,展现出了卓越的技巧。你可以在茂密的森林中或者拥有茂密古树的公园中凭运气看到它们的身影。

雄性和雌性旋木雀的羽毛颜色相似。它们的前额、头顶、后颈一直延伸到上背部,呈棕褐色,并且每一根羽毛上都带有白色纹理。下背、腰部和尾巴的覆盖羽毛呈棕红色,翅膀上的覆羽呈黑褐色,但羽毛末端又覆盖着棕白相间的颜色。飞羽也是黑褐色的,而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中部则有两道淡棕黄色的斜纹。尾巴的羽毛为黑褐色,外侧的羽毛缘和羽干则呈淡棕色。旋木雀的眉纹呈灰白或棕白色,眼睛呈黑褐色,耳羽为棕褐色,两颊则掺杂了棕白色和褐色的纹理。它们的颏部、喉部、胸部和腹部呈白色或乳白色,下腹部、两侧胁部和尾巴下覆羽则略带灰色,有些还微微带有皮黄色的色调。

旋木雀是难得一见的留鸟,常年栖息在同一地区,是极为罕见的观察对象。它们白天活跃,夜晚则结群而居,低温夜晚时,你可以在一个树上看到多达15只旋木雀共同栖息。有趣的是,它们有一种特殊的习性,喜欢沿着树干垂直爬行觅食。这得益于它们坚硬的尾羽,能够支撑起垂直爬升的身体重量。它们弯曲的喙形状,也帮助它们捕捉树皮“皱褶”里的虫子。当它们爬到树梢时,会迅速俯冲到另一棵新树的底部,继续攀爬。

旋木雀的主要食物是昆虫、蜘蛛和其他节肢动物。当冬天食物短缺时,它们会下到地面觅食,并且会将植物种子纳入它们的食谱中。为了躲避捕食者的追捕,旋木雀有一种隐藏色,使它们能够融入树干的背景中。此外,它们所筑造的鸟巢也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进一步提高了伪装效果。

旋木雀也有一些天敌,包括大斑啄木鸟、伶鼬和白鼬。当它们面临外敌入侵时,它们会发出一种窄频高音的警示声,类似于"tjii"的声音。这种声音只有同类才能理解,对于捕食者来说很难察觉。

在繁殖季节,雄鸟会通过一系列尖锐的高音鸣叫来吸引雌鸟。从三月到六月下旬,它们将自己的巢穴隐藏在树缝和剥落的树皮后面。巢穴的建筑材料通常包括细枝、草木、茧壳、树皮纤维、树叶、苔藓和羽毛,而且巢缘被用蜘蛛丝加固。每个繁殖季节,它们会生育两次,每次产卵1到6枚,每个卵重约1.2克,大小为16毫米×12毫米。卵是白色的,上面布满了细密的粉红色或红褐色斑点。

雌鸟孵卵期大约为13到17天,雏鸟孵出后的13到18天会长出羽毛。一年后,它们就会成长为能够继续繁殖的成年鸟。在第一窝的幼鸟孵化后,它们会由双亲共同照看。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第二窝的幼鸟只有雌鸟单独守护。抚育期为13到18天,直到幼鸟羽毛长齐。雌雄鸟会轮流喂养后代,不过雌鸟承担了更多的喂食任务。而雄鸟则大部分时间都在巢周围巡视领地,防止其他雄鸟和捕食者的入侵。

来源: 浙江省舟山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