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科幻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在这个信息传播快速发展的时代,科幻短片、短剧和短视频成为传播科幻文化和理念的重要媒介。为了解科幻作品在传播方面的现状和策略,笔者采访了多位在科幻短片、短剧和短视频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代表人物。他们将分享关于科幻作品传播的成功案例、推广渠道和传播策略。本文为系列文章第三篇,将深入探寻科幻作品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力量,为读者介绍科幻作品的传播秘密和传播策略。

采访者:科幻短视频的兴起与发展离不开观众的支持和热爱,中国科幻短视频的受众是怎样的群体?观众比较青睐哪一个特定的科幻类别?

布玛:我们“科幻Fans布玛”账号的受众主要是男性,以“80后”“90后”群体为主,即使是在小红书平台,我们账号的男性粉丝比例也高于女性。地域分布上以沿海地区为主,广东、江苏的粉丝数量占比较高,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粉丝数量也不少。海外受众主要是海外华人,男性观众比例较高。

科幻类型方面,从播放数据来看,比较受欢迎的有太空、机甲类型,以及市场效果比较好的商业大片,此外,剧情和科幻设定上让人耳目一新的类型也会更受观众青睐。但如果一定要分辨出赛博朋克、太空歌剧,还是机甲战斗哪个更受观众欢迎,这个很难区分,多数观众还是更看重故事内核,科幻元素更像是“皮囊”一样的存在,大家更关注“皮囊”下的东西是否具有吸引力。

相较而言,B站上观众的互动性最高,而且B站观众对科幻视频的内容要求非常高,经常提出很多建议和意见。我甚至可以把看观众留言当成一种审核过程,顺便再次校对稿件和数据。这5年来,我正是从各个平台的网友留言中不断学习,从而调整视频细节、运营方向。之前有位小粉丝给我留过言,说他很喜欢看我的视频,尤其是与宇宙相关的内容,还给我发来了一些他画的太阳系行星图,当时我特别感动,也给他回复了留言。

我认为好的科幻作品的核心是设定和概念,需要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像刘慈欣老师的作品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他的作品不仅科幻迷喜欢,媒体行业也很喜欢,因为他的作品中每个科幻设定都非常有内涵,不但新颖、具有吸引力,而且会给人一种“好像是会实现”的感觉。

科幻影视作品需要把特效和包装做得更好,这样才能满足观众的心理预期。如果特效做不到极致,最起码要做到剧情扎实。如果一个好的科幻设定被放到俗套的剧情里,那就是浪费。所以,我认为能够围绕科幻设定,搭建完善逻辑和世界观的作品更吸引人。

我特别喜欢“波兰传说”(Legendy Polskie)系列短片,它可以被归入科幻短剧这一类型。创作者把波兰的神话传说以科幻的形式进行改编,拍了一个小系列。“俄罗斯赛博朋克农场”(Russian Cyberpunk Farm)也很有趣。对于短片、短剧的导演来说,和视频博主遇到的痛点应该是一样的,他们需要将短片进行持续性的输出,而不是仅仅做长内容的试水或灵光一现的展示,必须为短片作品安排合理的收益方式,即使没有获利,也要覆盖成本,这样才可能持续下去。

图1 “波兰传说”系列短片海报

谢泽文:咕咕工作室对科幻内容持积极态度,致力于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内容品牌。为了探索科幻市场,我们已经调研了国内所有拥有虚拟制片和虚拟拍摄能力的公司,初步了解了科幻题材相关电影作品的基础情况。

根据猫眼大数据统计显示,普通短剧的受众主要为女性,主要分布在二三四线城市,在年龄上则分化为两个阶段:一是主要年龄段为24岁以下,包括未成年人、大学生和刚毕业的群体;二是30岁及以上的受众,闲暇时间会观看短剧,但他们主要还是更喜欢观看长剧集。

科幻作品的受众以男性为主,然而,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科幻题材只适合男性观众,短剧只适合女性观众。而且,现在的受众不一定就是未来市场的受众,短剧这个赛道还很新颖,用户和内容都会不断更新。

采访者:“科幻Fans布玛”账号已推出1500多部作品,在选题上有什么标准?您是如何发掘这些片子的?作为专业自媒体,对于科幻短视频如何更好地在网络上传播这一问题,您能否提供一些建议?

布玛:在选题方面,我们的核心目标仍然是满足观众,最重要的标准是科幻元素。一开始我们只想介绍“纯硬核”科幻电影,但是没多久就发现选题范围不够广泛。于是就决定扩大选材范围,把选择标准改为“科幻元素”。后来又从科幻佳作的范围继续扩大,加入一些奇幻片和泛幻想类型的佳作。最开始的时候,我账号的更新频率非常高,但是马上发现这样素材库撑不住,所以在2018年我们开始尝试逐步增加视频时长,再次扩大选题范围,把一些“特色”电影加入进来。特色可能表现在科幻设定上,也可能表现在剧情画面上,等等。所以有时候我们会选一些看似不太符合科幻电影一般性标准的电影,但是它们可能因为某些特殊的文化融合而非常有趣。虽然有时候会遭到粉丝的吐槽,但是我们认为这些电影具有独特性。

我通常会通过豆瓣APP和粉丝推荐来寻找有趣的短片,同时也感谢大数据在这方面的帮助——因为我经常在网络上浏览科幻相关视频,所以算法也会为我推荐类似的视频。不过,有些我觉得很有趣的短片分享可能会让一些观众感到不理解,他们可能会认为我在“划水”,所以,现在我介绍短片的视频数量比之前减少了一些。

此外,在DUST网站(以专注制作和收录高质量科幻内容为主的科幻短片网站)上能找到很多不错的选题。DUST是影视工作室GUNPOWDER & SKY旗下的科幻部门,他们能成立这样一个短片频道,应该是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底气。DUST在支持科幻新人导演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机制,例如提供资金支持,甚至对接到更大的影视公司,帮助他们把短片变成长片等等。而且DUST平台拥有稳定的作品更新频率,拥有全平台分发渠道和自有的App。这种方式使其能够形成完整的生产链,对于短片业务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这是我个人以爱好者身份所无法做到的,只有像DUST这样的大平台才能做到。

图2 DUST平台(图片来自DUST官网)

另外,作为视频博主,琢磨标题和配图是必修课,这对内容传播非常重要。有些导演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认为只要把视频内容做好,观众就会来看。实际上,大量视频被信息海洋淹没了,而标题和封面是“门面”,需要呈现出特定的风格。标题应简明扼要地突出最吸引人的特质。

另外,虽然国内没有像DUST这样专业的科幻短视频平台,但是B站、腾讯视频也在积极发力,设立了一些专门的科幻短视频扶持项目或奖项。比如“胶囊计划”[1]系列,我特别喜欢,因为它将中国元素、科幻进行了有趣的融合与应用。

图3 “胶囊计划”系列的中国元素:《荧惑归途》中的抢购星际高铁票情节、《终极体验》中的化蝶意象(官方剧照)

采访者:如今网络平台已经是非常重要的宣发渠道了,国内这方面的发展情况如何?怎样推动作品出海?

王真峥:我们“蓝星球”科幻电影周已经与腾讯、B站合作3年以上了,虽然每个平台的播放量不同,但能够持续2至3年,说明这两个平台对我们的反响还是不错的。比如腾讯会为我们举办蓝星球科幻电影主题的展映。展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蓝星球的入围和获奖影片,另一部分则是腾讯自己的科幻电影片库。此外,腾讯和新华网还直播每年蓝星球科幻电影周“荣誉空间站”活动,2022年在线直播观看人次突破了260万。目前这些展映都是免费的,我们也在考虑引入一些分账机制,这样能回馈给创作者。

我们活动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新华社和新华网的海外分支机构。因为我们的主办方是新华网,相对于其他机构来说,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海外传播更为便捷。从2020年开始的3年间,蓝星球坚持做面向海外的电影节平台。我们在威尼斯电影节,连续做了3年展映与论坛活动。2020年,我们在柏林电影节、波茨坦地区进行了展映和论坛活动。我们还定期与国际科幻奇幻类电影节保持联系,在社交网站YouTube和Twitter上我们也会定期发布相关信息。


图4 蓝星球国内传播数据海报(图片分别来自威尼斯电影节官网及受访者提供)

查杉:我曾尝试在B站和其他渠道上传过一些作品,例如《家在时光深处》和《地下室富翁》等。虽然播放量还可以,但还未达到走红。我个人认为《地下室富翁》这部作品完成度还比较好,专业评委也给予了很多奖项,但仍然没有获得广泛传播。科幻创作具有较高的难度,不像其他类型的影片可以快速制作出来,科幻需要更长时间的策划和制作。因此,短视频博主这种模式可能无法满足我个人想要在科幻影视方向长期发展的想法,毕竟这种模式需要持续的关注与制作。

注释:

[1]“胶囊计划”是一个鼓励奇思妙想的国产动画扶持项目,要求所有创作团队从“刺、欲、喜、幻、麻、泪、燃”7种“情绪胶囊”中挑选两种作为母题进行创作。

受访者简介王真峥:蓝星球科幻电影周发起人、首席内容官。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院长助理。

查杉:科幻导演,科幻作者。科幻短片《地下室富翁》《家在时光深处》导演,发表《信封计划》《地下室富翁》《这里是火星》《曙光之前》《时空弹幕》等多篇科幻小说。

谢泽文:咕咕工作室制片人。

科幻Fans布玛:B站知名博主,专注于科幻短视频领域。曾获优酷“最受粉丝喜爱创作人奖”、网易“年度态度风云作者”等。

采访者简介张子瑞:独立科幻导演,中国科幻研究中心“起航学者”。

来源: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